目前分類:1 (14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Jan 18 Fri 2013 10:00
  • 緯來

無憂花開

緯來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趙薇的新專輯歌詞

 請給我趙薇的新專輯“雙”歌詞要全專輯的歌詞而且只要歌名和歌詞貼貼的時候請注意一下感激不盡
1.來得及的明天小鳥飛翔因為強壯的翅膀花朵盛開因為無憂的成長甚麼 讓翅膀變強壯讓花 開放為何有些小鳥來不及飛翔為何有些花朵等不及開放孩子 你為何流淚了為何 眼中有驚慌天空因為飛鳥變得更寬廣大地因為花開傳遞著芬芳每個孩子都該無憂的成長帶著 希望而芬芳帶著 我們愛成長2.順風逆風我很愛你的耳朵 在喧囂裡聽得見我因為敏感情緒太滿了 複雜的沉默更謝謝你的眼眸 在漆黑裡堅持點亮我因為痛過經常快滅了 幸福的衝動似乎跟著你走 哪裡就有萬里無雲的天空慢慢沒有了夢 覺得這樣就夠就好了 很快樂順著風去旅行生命的遼闊 逆著風去擁抱相惜的感動在你肩膀上 輕輕靠著聽著笑著 世界都變簡單了順著風讓你揹著我看彩虹 逆著風仰起頭緊握著你的手不用問以後 深深愛著牽著逛著 未來就悄悄來了3.微小的部分動了情 能夠愛多麼深 當時你我都已沉淪歡樂的陷阱 渴望的眼神 添滿了每秒相愛的晨昏撕裂的靈魂如何支撐 清醒總在夢醒時分淚水還炙熱 月光已冰冷 想念最難忍受一種疼輕輕的一個吻 曾經打開我的心深深的一段情 教我思念到如今以後的我是個陌生人 重新組合陌生旅程巨大的世界 微小一部分 只剩我想念你的 心在忍4.痛苦之歌到後來我才明白了 你恨我我想當時可能就連你都 沒察覺到即使我有太多理由不認同 還是被哀傷給淹沒了恨人的 比被恨的人還寂寞請原諒我 離開我 告一段落離開的人比在原地的人還自由 這是我唯一能給你的這樣吧 你我永遠不再重逢 重新收回你的快樂離開我 這是我唯一能給你的這樣吧 你我永遠不再重逢重新收回你的快樂 到後來我才明白了 你恨我我想當時可能就連你都沒察覺到 我接受了 5.我和上官燕 面對這個世界 是甜美的冒險藏匿的小心願 能否一一實現揚起頭看著天 兩張固執的臉我們彼此懷念 在隔壁的房間 似水流年(Rap) 繁華的大都會

護城河的西河沿古老城牆邊

淡淡四季天。

空氣裡的微甜

樹蔭裡的夏夜

想起來不遠

一九九八年。

六號樓的九單元

現在早已拆遷

我和上官燕

曾分租兩個房間。

我們不常見面

我很忙

她很閑。

那些艱難歲月

夢想好難實現。

我們分享同一碗泡麵

一眨眼

一九九五年。

在同個屋簷 有兩個房間在不久以前 兩個女孩子之間未來來之前 還有多少時間面對這個世界 是甜美的冒險藏匿的小心願 能否一一實現揚起頭看著天 兩張固執的臉我們彼此懷念 在隔壁的房間 似水流年(Rap) 她每晚睡覺鎖門用了雙保險

我卻常常忘記拉上我的窗簾。

一個月有幾天

她的表現像失戀

反覆聽莫文蔚的陰天一遍又一遍。

她常說想去環遊世界

所以現在才要拼命的掙錢

雖然世界大得無邊

讓自己快樂才最關鍵。

我們經常同時並網聊天

其實她就在隔壁房間

有一天她忽然來道別

只留給我一封電子郵件

她說世界其實大得很有限

只要彼此沒有斷線。

別忘了她是上官燕。

在同個屋簷 有兩個房間在不久以前 兩個女孩子之間未來來之前 還多少時間面對這個世界 是甜美的冒險總有很多少年 像我和上官燕仰起頭看著天 多少固執的臉在他鄉的房間 執著自己心願 總會實現6.多情應笑我雪融了 春天還多遠呢雨快要停了 彩虹就會出現了因為已擁抱了 思念肯定將接踵來了是愛情讓人常發愁 還是多情應笑我讓我忘記了 愛所有副作用讓我伸出手 像個貪玩的兒童因為已經相遇了 愛不愛已經不由我是人讓愛情複雜了 還是多情應笑我我要如何愛你 開始愛你 繼續愛你 才會不巧你要怎麼愛我 開始愛我 繼續愛我 才能長久我要如何愛你 開始愛你 繼續愛你 才會不朽多麼傻的念頭 愛情是否 可能長久愛你 愛我7.孰輕孰重有時候 太小心 反而會風聲鶴唳 自己好像太著急有的時候 不經心 反而有意外風景 看看身邊山和雲每一件事情 都有兩邊原因 有兩種以上的結局每一段愛情 有很多小事情 擦槍走火說不定You And I 遇到了愛學著不要太依賴(學著別太過依賴)愛 愛 可能飛天能下海and愛 愛 可能滋養能傷害你和我愛 愛 愛有時候 太小心 我反而會風聲鶴唳 自己好像太著急有的時候 不經心 反而有意外風景 看看身邊山和雲我們都時常面臨 要不要的問題 裡面有太多的考驗我們都太情緒 卻又不夠勇氣 放下也沒關係So that is why所以要自在 唉 唉你要多留點空間 去想像和期待放膽去愛或是輕鬆愛 孰重孰輕的安排8.夜長夢多所有燈火都柔弱 找哪盞寄託所有香檳都揮霍 嚐哪串泡沫不是不想你愛我 是夢想太多所有美麗都誘惑 看哪個寂寞我 總想著如果你 總想著如果我是我 喜歡蹉跎 夜長夢多是你 有點沉默 愛得太多是我 喜歡閃爍 夜長夢多是你 有點難過 愛得太多如果曇花剛開過 會不會結果如果肩頭剛擦過 有沒有沙漠不是不想你愛我 是時間太多所有城市在復活 信不信承諾9.不要告別我醉了 我的愛人 我的眼睛有兩個你 三個你 十個你 萬個你不要抱歉 不要告別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 沒有人 會流淚 淚流我醉了 我的愛人 不要 不要說謊你的目光 說明一切 我們的一生 已經滿溢不要抱歉 不要告別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 沒有人會流淚 淚流不要抱歉 不要告別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 沒有人會流淚 淚流沒有人會流淚 淚流10.發現秋水無痕 聆聽落葉的情愫紅塵往事 呢喃起漣漪無數心口無語 奢望燦爛的孤獨明月黃昏 遍遍不再少年路愛 如何回到從前 錯過的花開 是不是依然 美麗如初愛如果還要走下去 牽手的你我 能不能握緊 能不能握緊愛的溫度愛 如果回到從前 錯過的花開 是不是依然 美麗如初愛如果還要走下去 牽手的你我 能不能握緊 能不能握緊愛的溫度愛在路上 從來就風雨無阻愛要幸福 哪怕從眼淚中流出 流出11.愛 你是我 心頭的一分惦記 這世界 只有我牽繫你是我 手心中一顆晶瑩淚滴 比什麼寶石都要美麗有一天 你張開豐實羽翼 離開我 想飛到白雲裡我不會阻擋祝福全給你 無論你將飛到哪裡去你是我 心頭的一份惦記 這世界 只有我牽繫你是我 手心中一顆晶瑩淚滴 比什麼實石都要美麗外面的世界啊 有風有雨想家時 你就回來我這裡我的愛 不休息 我的心 隨著你無論你將飛到哪裡去 參考資料 詞轉載自歌詞帝國 http://www.kikikoko.idv.tw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有誰知道這首歌 ~的歌名

孩子 ~你為何流淚每個孩子都該無憂的成長帶著希望而芬芳第一個回答正確贈點唷^^
歌手:趙薇 專輯名稱:DOUBLE(雙) 歌名:來得及的明天1.來得及的明天作詞:姚謙 作曲:許巍 編曲:Derek Chua小鳥飛翔因為強壯的翅膀花朵盛開因為無憂的成長甚麼 讓翅膀變強壯讓花 開放為何有些小鳥來不及飛翔為何有些花朵等不及開放孩子 你為何流淚了為何 眼中有驚慌天空因為飛鳥變得更寬廣大地因為花開傳遞著芬芳每個孩子都該無憂的成長帶著 希望而芬芳帶著 我們愛成長 參考資料 http://www.oiktv.com/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太上敕演救劫消災賜福解厄保運證真參同妙經下卷

太上敕演救劫消災賜福解厄保運證真參同妙經下卷下卷讚 法言湛寂。

鉅典幽深。

參調元化運慈心。

解義指迷津。

普濟群倫。

合參達上乘。

 開經偈香雲飄渺覆中天。

靈鶴翩翩繞法筵。

真 諦廣宣三十二。

佛伭儒教永流傳。

  保劫惟善章第二十二爾時天尊。

宣演三教合一之理。

傳昔聖未傳之秘。

因罷法座。

同諸仙眾。

恭詣彌羅天宮。

玉清聖境。

奏報既畢。

退居無上宮。

怡養神真。

同瓊宮仙子。

瑤島真卿。

講說清淨修持之功。

太乙含元之道。

正講論間。

忽而歎曰。

吾觀下界生民。

迷惑者多。

了悟者少。

背道者多。

行道者少。

談道者多。

得道者少。

無怪水火疫癘。

大厄洪災。

不能解免。

然欲挽劫運。

須明至道。

欲明至道。

當先修心。

若不以修心之法。

多方化導。

彼諸眾生。

寧知趨避。

吾當不辭煩勞。

代天宣化。

濟度群迷。

於是天尊復駕五色祥雲。

降神鄂渚。

於斯時也。

林木初下。

金風凜冽。

杲日映空。

丹霞流景。

山嶽靜默。

紫氣騰輝。

群仙慶悅。

共侍法筵。

願聞至要。

天尊言曰。

吾觀神州之內。

禹甸遐邇。

種種不正之氣。

或旱或澇。

或水或火。

或蝗或疫。

所災之處。

人俱不知受報業緣。

反多乖戾。

以致日復一日。

不能解釋。

吾按道書。

自子至寅。

為一小劫。

十二辰紀。

共四小劫。

積諸小劫。

為一大劫。

於是凶荒起焉。

疫癘生焉。

刀兵作焉。

旱澇頻焉。

災異出焉。

又或日月失經。

星辰失度。

山崩水溢。

饑饉洊臻。

種種不祥。

雖曰氣運。

實由人事。

所以古人遇災而懼。

側身修行。

上至君王。

下及兆庶。

皆不敢忽。

是以人君修德罔愆。

則慧星弗現。

日月當食弗食。

官吏清潔自持。

則蝗不入境。

虎皆渡河。

反風滅火。

事載史書。

極為顯著。

昔有一城。

皆種夙孽。

數當屠戮。

經嶽府申奏。

上帝弗忍。

因舉龍顏於雲端觀察。

惟見城中。

黑氣毒雲。

結聚不散。

倏忽之間。

祥光一道。

自城隅起。

直衝帝座。

帝曰。

善哉。

此孝子光也。

城既有此。

屠可免焉。

因命貪狼星君。

持節往護。

遂得一城免於屠戮。

事載文帝勸孝錄中。

可考而知也。

夫一城當屠。

劫之最大。

災之極重者也。

乃因一孝子獲釋。

可見挽劫在人。

不盡關乎氣數。

書曰。

天作孽。

猶可違。

自作孽。

不可逭。

此其驗也。

今人於天災流行。

不知修省。

勉力為善。

妄事邪禱。

末矣。

更或恣肆奢靡。

作為無益。

是為逆天。

子輿氏曰。

順天者存。

逆天者亡。

順者順乎天理。

非違道以邀福也。

又書曰。

欽若昊天。

欽者敬畏之極。

若者信順之篤也。

若遇災而能修德行仁。

一家善。

可免一家之災。

一方善。

可解一方之厄。

若諸眾生。

能即吾言而深味之。

精思力行。

以進乎善。

斯上帝可格。

災可免。

厄可釋。

雖積愆宿垢。

譬諸雲霧散於烈風。

冰霜消於杲日。

慎勿惑於妖巫邪覡。

妄行非分之禱。

不特無益。

反滋罪孽。

慎爾厥躬。

篤爾善行。

實消除劫厄之要道也。

 天人理一章第二十三天尊復告大眾曰。

天有沴運。

可以移之。

星有失度。

可以轉之。

是天道轉移。

在乎人事。

則人之一生。

或富或貴。

或賤或貧。

或窮或通。

或壽或殀。

亦無一定。

修德之至。

則賤者可貴。

貧者可富。

殀者可壽。

窮者可通。

若極惡之人。

其獲報反此。

故人之得失。

主之於天。

雖人定可以勝天。

而天定更可勝人。

天人交感。

其理一也。

夫川本流也。

防之可以使止。

其流也。

暢於形體之通。

淵本渟也。

決之可以使行。

其渟也。

拘於形器之隘。

惟人亦然。

方其未達。

若一無所能。

一無所為。

故行則拂亂。

而有空乏饑餓。

困心衡慮之苦。

及其既達。

則有經天緯地之功。

驚世駭俗之事。

究之衹一人之身。

非能於後而弗能於前。

蓋時命阨之也。

然富貴貧賤。

循環無端。

青門種瓜人。

舊日東陵侯。

富貴可常恃乎。

居朝參知政事之人。

即昔日被人譏之瞌睡漢。

貧賤可以欺乎。

是以聖人體天之道。

執天之行。

居富貴而不驕。

處貧賤而不憂。

樂天知命。

心若太虛。

真氣貫四時。

聰明並日月。

其行事與天合德。

故其序易也。

否泰相循。

剝復相乘。

蓋天地之氣。

剝不終剝。

剝極而復。

人事亦然。

泰不常泰。

泰過則否。

太上曰。

天之道。

其猶張弓乎。

高者抑之。

下者舉之。

有餘者損之。

不足者補之。

人之道亦然。

福兮禍所倚。

禍兮福所伏。

孰知其極。

其無正耶。

正復為奇。

善復為妖。

故人之一身。

與天道相表裏。

陰符經云。

天性人也。

人心機也。

立天之道。

以定人也。

天人合發。

萬變定基。

故凡希聖希仙。

先須明此天人合一之旨。

則宇宙在乎手。

萬化生乎身。

可以彌綸天地之道。

輔相天地之宜。

是為最上一乘之理。

然此天人合一之旨。

乃盡性之極功。

至命之能事。

初學之士。

如何能之。

亦惟於自已心性中。

時時體認。

蓋人一心。

本具有天理。

人心即是天心。

天有太極。

人心亦有太極。

天有中和。

人心亦有中和。

子思子曰。

道不遠人。

人之為道而遠人。

不可以為道。

蓋人心外無道。

道外無心。

凡人修道。

即修心也。

修心即修道也。

道有異乎。

心有異乎。

人人有此一心。

即人人各具一天。

人人同此一心。

即人人同此天。

同此道也。

但世人汨於嗜慾。

自蔽其天。

自昧其心。

不能於聲臭俱泯中。

求取帝載之天。

即吾心一念未動時。

直與於穆之天。

呼吸相通。

非捨一心之外。

別有所謂道理合之也。

若離此心以求合天。

是即邪說誣民。

非正道也。

昔予曾謂點金一術。

恐誤五百年後人。

正為此心。

不敢自欺以欺天。

故蒙聖師接引成真。

即今之飛鸞演化。

亦是運此慈心。

代天行道。

若是眾生。

心同予心。

天必祐之。

予亦鑒之。

至道可得矣。

 持盛在德章第二十四羽屬三百六十。

鳳為之長。

毛屬三百六十。

麟為之長。

倮屬三百六十。

人為之長。

宇宙之內。

萬有不齊。

飛走各殊。

靈蠢各異。

亦惟各隨所稟。

自生自育於天地之間。

若欲比而同之。

胡可得也。

寧惟品物。

雖天地之大。

日月之明。

宜其無不覆載。

無不照臨。

然而天不滿東南。

地不滿西北。

朔方極陰之處。

日月所不能照。

故子思子曰。

天地之大也。

人猶有所憾。

屈子曰。

日安不到。

燭龍何照。

羲和之末暘。

若華何光。

夫以天地之大。

日月之明。

尚有不足之處。

而況於人乎。

昔總真王真人。

師事麻姑元君。

元君告曰。

接待以來。

滄海三變桑田。

蓬萊水又淺矣。

故光陰瞬息。

隙駒電影。

不足為喻。

王質樵柯。

轉盼千歲。

漁郎浦口。

再返迷津。

蓋六合之內。

無非幻境。

一切有情。

悉是幻身。

以幻歷幻。

奇異怪變。

自古以來。

莫可殫述。

若究其極。

天地亦屬幻化。

終有敗壞。

故曰。

誠者物之終始。

天地亦一物也。

特天地悠久。

人弗及爾。

然天地亦無全盛之時。

試觀之日月。

日中則昃。

月盈則虧。

盈虧之道。

隨時循轉。

觀之山川。

水滿而溢。

土滿而頹。

頹溢之理。

因物運行。

觀之百物。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靈蠢之性。

雖微亦異。

孟夏之月。

百卉繁殖。

草木暢茂。

而靡草先死。

此可解乎。

孟春之月。

雷乃發聲。

百果草木皆甲折。

而桃李爭相敷榮。

至薰風一煽。

榴火增妍。

芙蕖香馥。

回視桃李。

黯然無色。

金風一動。

白露初凝。

黃花晚節。

興動幽人。

菱荷無香。

清池水碧。

昔之芙蕖。

亦復何在。

諦觀四時。

寒暑迭運。

榮枯消長。

莫可紀極。

夫物之不齊。

物之情也。

走者不能強之使飛。

蠢者不能必之使靈。

其性然也。

南華帝君。

論欲齊之。

非謂物之齊也。

乃合初終計之。

其歸根復命。

若齊焉耳。

是以至人。

遠取諸物。

近取諸身。

知盈虛消長。

本屬輪替之道。

此豐彼嗇。

亦無全盛之理。

是以素位而行不願乎外。

如處極盛之時。

常凜傾覆之戒。

故居上位而不驕。

所以長守貴也。

處豐阜而不淫。

所以長守富也。

是以聖人序易。

於大有之後。

繼之以謙。

蓋有大而能謙。

所以長保其有。

不特居於全盛之時為然也。

昔孔聖嘉衛公子荊善居室。

特以其知足耳。

太上曰。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長久。

佛經曰。

知足之人。

雖貧如富。

不知足者。

雖富而貧。

常為知足者之所憐憫。

詩曰。

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

蓋一不知足。

則貪心生。

貪心生。

則忮求之念重。

而於處遇之道。

盡失之矣。

況處全盛之時乎。

所以處盛則喜心生。

而驕奢起焉。

若偶有一事之拂意。

則憂心生。

而瞋斯作矣。

此相循而至之道。

所必然也。

宇宙之寬。

古今之遙。

寧盡無全盛者乎。

姑不盡述。

如晉之八郤。

五大夫三卿。

可謂盛矣。

不數傳。

而其子孫皆耕於野。

如唐之汾陽。

功復帝業。

名載青史。

貴極人臣。

簪笏濟濟。

可謂盛矣。

亦不數傳。

而其所居賜第。

已為他人所有。

全盛之勢。

果安在乎。

故處盛之道。

惟在守之以謙。

居之以約。

保之以德。

至於盛衰之數。

聽之於天。

安之於命。

若欲居全盛之勢。

永無一失。

自古以來。

未之有也。

 因緣明驗章第二十五道之化也。

虛化神。

神化氣。

氣化形。

形生而萬物塞焉。

何以塞。

塞於形氣之礙也。

人之一身。

目司視。

耳司聽。

其視也。

明也。

聽也。

聰也。

其形各殊。

其用別也。

今夫雞羽類也。

於晝則明。

於夜則昏。

鴞亦羽類也。

於晝則昏。

於夜則明。

鴞雞之各為異也。

滯於形氣之礙也。

今試觀之虛空。

虛空非有也。

而有道者。

可以履虛空。

觀之金石。

金石非無也。

而有道者。

可以貫金石。

人之一身。

五官四體。

不能交相為用也。

而如來神力。

目可為耳功德。

耳可為目功德。

其轉塞為通者。

何也。

化也。

道無乎不化。

亦無乎不神。

今夫五行。

土本制水。

而水滋復能傷土。

土為之淤。

木本生火。

而火烈復能燬木。

木為之灰。

其生也。

剋也。

變也。

化也。

其變也。

自無而有。

非無因而有也。

其化也。

自有而無。

非無因而無也。

有因緣在焉。

昔釋迦說法。

種種因緣譬喻。

而憍陳如等。

俱以因緣得悟。

法華說因緣一周。

而富樓那等。

俱得授記。

不特古聖佛祖。

即予昔以妙行真人。

降神呂氏。

亦有困焉。

若無夙因。

何以得降生於其家乎。

即遇正陽聖師。

授以度人經一卷。

亦由聖祖少陽帝君。

語以因緣。

故得度也。

且聖祖周人。

於漢時始度正陽。

亦由太上指令下山。

於要路候之。

度歸仙洞。

聖祖以度正陽功。

證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後聖師亦以度予之功。

證正陽傳道垂極帝君。

若無因緣。

則自周迄漢。

歷數百載。

自漢至唐。

又數百載。

何能不期而遇乎。

故宇宙之大。

若無前因。

覿面失之。

若係夙因。

雖千里萬里。

不為遠也。

昔東土初祖。

承西天二十七祖命。

曰。

汝之因緣。

在於震旦。

遂航海而至。

適梁武帝天監年中。

因舉帝論弗契。

退歸少室。

面壁九載。

後遇神光。

授以偈曰。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傳至六祖。

適符一花五葉之數。

豈非因綠有前定乎。

即予闡演毘陵。

及棲真各處。

或因緣宜久則久。

宜速則速。

未有無因而得遇也。

然予奉玉清靈寶之簡命。

彌羅金闕之靈符。

於大千世界。

普度有緣。

慈悲之心。

期無人弗度。

故一日大赴三千場。

又豈僅一方一處而已乎。

然願固洪深。

因由夙植。

譬之雨露之養。

不能滋無根之木。

故因小緣小。

因大緣大。

未有善因而惡緣者。

亦未有惡因而善緣者。

即如楚中所建予壇。

不知凡幾。

況自唐至今。

歷有千載。

海疆之大。

予壇幾千百萬。

然今之好予道者。

即前劫曾有奉予之因。

其緣深者。

因深也。

緣淺者。

因淺也。

爾諸弟子。

幸今聚此一壇。

非偶然之因。

宜各修省。

即斯善因。

同結善緣。

若能修持不退。

至於因深緣熟。

了道成真。

方可自信。

昔舍利弗。

於威音王時。

即在釋迦佛往因中為弟子。

劫劫相依。

未嘗少替。

後於釋迦會中智慧第一。

爾諸弟子。

但辦誠心。

深信因緣。

善芽日新。

善業斯懋。

慎毋迷昧。

自墮岐徑。

 罪福報應章第二十六上古之世。

淳氣未漓。

聖哲在上。

化成天下。

人皆有善而無惡。

中古之世。

淳氣既漓。

為惡者多。

作善者少。

故聖人以神道設教。

明善惡報應之趣。

生死輪迴之理。

使人遷善而改過。

然世之儒者。

不知天道好旋。

惠迪吉。

從逆凶。

毫髮不爽。

聞佛仙所說報應神驗之事。

率以為荒渺無稽。

至謂佛法未入中國以前。

並無所謂碓舂磨研者。

不知地獄苦報。

載諸仙經者。

歷歷可考。

豈但佛經已乎。

況修善者生天。

積惡者三途苦趣。

聖有明訓。

特事屬幽渺。

人未及見耳。

太上曰。

天之道。

不爭而善勝。

不言而善應。

豈盡無稽乎。

即佛經碓舂磨研。

種種地獄變相。

亦只為下根之人。

難以理訓。

不得不明示。

三途苦趣。

以儆惕之。

實佛氏慈悲。

不得已耳。

維摩經云。

此方之人。

剛強難化。

故佛為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

非謂修善之人。

亦有碓舂磨研之苦報也。

故於上中之資。

則惟宣說明心見性之功。

於罪福報應。

衹戒其勿犯耳。

然報應之理。

不特佛仙諄諄誥誡。

即載之儒書者。

亦難枚舉。

如春秋一書。

古聖垂訓之大經大法。

然春秋事載於前。

報應驗之於後。

二百四十二年之間。

其為報應彰彰者何限。

試舉數事言之。

齊襄公實死魯君。

及魯人問罪。

而推其罪於公子彭生。

至崔杼之亂。

公見豕人立而泣曰。

公子彭生也。

因驚走。

遂遇難。

鄭國鬼禍。

語兆於明年殺段之前。

事驗於次年殺段之際。

詎非冤仇相報於死後者乎。

齊桓公葵邱之會。

初命曰。

無易樹子。

無以妾為妻。

而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以致死後。

五子爭立。

不得殮。

屍蟲迸於寢門之外。

此非背誓之慘報乎。

晉獻公假道滅虞。

謀極陰險。

而天亦以陰險報之。

獻公納驪姬。

而生奚齊卓子。

滅人之國。

而納其女。

仇人在側。

迷而弗知。

以致殺申生。

走重耳。

懷惠出。

幾喪其國。

寧謂陰謀詭計。

天弗知乎。

若魏顆之結草退敵。

感其從父治命嫁父妾。

以恩報之於地下。

誰謂鬼神盡渺茫乎。

然昌黎韓子。

大儒也。

亦謂左氏浮誇。

柳子厚。

才人也。

於此種亦多不信。

況下此者乎。

古今來善惡報應亦不止此。

如呂不韋。

以孕妾獻秦王。

欲其子為天子。

後為始皇。

故秦帝以呂易嬴。

然不韋卒死其子之手。

不韋可謂巧矣。

而天之報施。

尤為巧焉。

春申君以娠妾進楚王。

亦欲其子之為王也。

而卒見殺於其妾。

是謀人者終被人謀。

害人者卒為人害。

禍不旋踵也。

然此猶為報復之在人類者。

至於秦將武安君。

坑長平軍四十萬。

至今身墮畜生道中。

未有了期。

夫以秦之暴虐。

白起以暴虐佐之。

視數十萬蒼生。

不啻一犬豕。

天道好生。

宜其受斯苦報。

萬劫難復也。

至於野史所載。

與夫功過勸善諸書。

或得之傳聞。

或得之目擊。

其事蹟縱極怪異。

俱屬可信。

非盡虛誕。

荒渺無稽。

蓋宇宙之大。

理之所無。

每為事之所有。

焉可誣也。

詩曰。

神之格思。

不可度思。

矧可射思。

又曰。

天維顯思。

陟降厥士。

日鑒在茲。

又曰。

上帝臨女。

勿貳爾心。

凡爾在會弟子。

若聞人有一善報。

則宜欣然喜曰。

我胡弗如是乎。

喜則憤。

憤則思欲效之。

而善心生。

聞人獲一不善報。

則宜惕然懼曰。

我或有如是乎。

惕則戒。

戒則畏蹈之。

而不善之心止。

故語曰。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若見善而不知勸。

見不善而不知懲。

或聞善報而生忌心。

聞不善之報而有歡心。

此種意見。

恐惡因日積。

惡報反在自身矣。

慎勿蹈迂儒一偏之見。

謂佛仙報應之語。

為不足信。

而以經中生死輪迴。

地獄苦趣。

俱屬子虛。

甘心墮落。

死而無悔也。

 鬼神徵驗章第二十七  在昔鳩摩羅什。

將入滅時。

對佛誓曰。

我所翻譯經論。

悉遵梵本。

如有一字不契佛心。

舌即燬壞。

所以闍維之際。

萬目共擊。

全身俱燬。

獨舌不壞。

如紅蓮華。

至今所譯經論。

鬼神欽仰。

仙宮海嶠。

天龍擁衛。

香華供養。

豈屬誣妄之談。

怪異之論。

為不經之書乎。

世之儒者。

習聞淺陋識見無多。

生長一隅。

罔明三教同源之理。

情竇甫開。

溺於愛慾。

婚嫁未畢。

景薄桑榆。

不識一身之四大皆空。

焉知觸目之有情盡幻。

而乃迷真逐妄。

輕肆譏談。

訶斥仙經。

慢侮佛典。

指福善禍淫之道。

為無可憑。

訕生死輪迴之說。

為不足信。

究之自性不明。

理解罔透。

問其貫徹性命。

則昧昧然也。

考其敦篤倫常。

則泛泛然也。

處屋漏而多慚。

對衾影而滋愧。

尚何敢以鬼神為虛誕。

視佛仙為荒渺乎。

季路問事鬼神。

至聖以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答之。

正所以切實啟發。

不聞有不信鬼神之說也。

又至聖有曰。

死生亦大矣。

蓋生死之理。

雖賢聖弗免。

易曰。

原始返終。

是故知生死之道。

精氣為物。

游魂為變。

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精氣者。

神來而生。

游魂者。

魄降而死。

知其情狀。

則輪迴之理明矣。

張子厚曰。

知死之不亡。

可與言性。

生死之名。

從肉軀而得。

非謂心性有生有死。

蓋身有敗壞。

性無敗壞。

譬如草木。

枝葉雖枯。

其根在地。

至春復萌。

凡人修福而生人天。

造業而墮惡道。

亦猶是也。

若謂生死之理。

屬於斷滅。

如金縢之書。

載周公以身代王之事。

有曰。

予仁若考多材多藝。

能事鬼神。

則周公所祝告於三王者。

不幾與世儒斷滅之論。

相背謬乎。

設周公代王而死。

則形亦朽敗。

神亦飄散。

雖多材多藝。

尚何能事鬼神。

且鬼神亦已散滅。

又何能得為周公所事乎。

夫祭祀之禮。

先聖所重。

若謂鬼神無憑。

所云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者。

不為迂乎。

即謂祭祀乃子孫承接祖宗之氣。

以氣合氣。

所以感格。

則如天子祭祀嶽瀆山川。

既非其子孫。

何以能感格乎。

子輿氏曰。

使之主祭。

而百神享之。

將謂舜禹是百神之子孫乎。

故鬼神之道。

雖渺而難知。

而生死之理。

則明而易見。

其感應之機。

捷於桴鼓。

輪迴之報。

運轉如車。

至神速也。

設無善惡報應。

鬼獄輪迴。

則造物何以處復聖。

上帝何獨私魏武乎。

至於真誥一書。

後人偽撰。

不足信也。

假如福善禍淫。

漫無可據。

則修身勵行。

兢業一生者。

反不如耽慾嗜利。

造作惡孽之人。

僥倖苟免。

為得計也。

世風日下。

人心日漓。

眼前惡報昭彰。

猶然愍不畏死。

而況於身後地獄苦趣。

焉知信受。

毋惑乎生不知來。

死不知去。

虛生浪死。

日在輪迴中而不自知也。

世人機巧用事。

以為幽隱之際。

舉心動念。

鬼神未必即知。

豈知法界自心。

原非二物。

自心一動。

雖十方三界。

亦能盡知。

是以中庸。

首以戒懼慎獨之功。

訓迪學者。

良以鬼神雖渺不可見。

杳不可聞。

而吾人自心中之鬼神。

弗可欺也。

爾諸在會弟子。

各宜惕勵自修。

勿以生死輪迴為虛誕。

勿以鬼神報應為荒渺。

則戒懼之心生。

而善因漸結。

惡業漸消。

明德以薦馨香。

神其享之矣。

 法體一如章第二十八真常之道。

各具於當人之身。

凡人之動靜語默。

皆此真常為之妙用。

應事接物。

曲當弗遺。

儒謂至誠無息。

道謂真常得性。

釋謂常住真心。

其理一也。

然道本真。

則宜以無偽體之。

道本常。

則宜以有恆求之。

若無而為有。

虛而為盈。

妄念紛擾。

則失其所以真。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見異而遷。

則失其所以常。

故天地之道。

恆久不已。

君子之道。

立不易方。

然此真常之道。

亦即玉經清淨真一不二之道。

生出萬法。

故曰法門。

易曰。

成性存存。

道義之門。

蓋許多道理。

從茲而出。

有門之義焉。

故曰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一者何。

誠也。

二儀於此分。

三才於此定。

萬物於此生育。

故天地之道。

為物不二。

是以生物不測。

天地此一。

人物此一。

聖賢佛仙同此一。

上帝亦此一也。

此真一不二法門。

最為靈寶。

最為清淨。

元始玄座說法。

明此一也。

玉帝應身降誕。

本此一也。

普明香巖山中修道。

修此一也。

成佛成帝。

全此一也。

以事論之。

光嚴妙樂國土。

係上帝示生之處。

普明山中。

係修真之所。

以道言之。

光嚴妙樂。

即人莊嚴之身。

普明香嚴。

亦即光明心地也。

上帝棄國修行。

亦如釋迦。

捨梵王太子不居。

而於雪山修道。

雪山香巖。

同一取其潔淨也。

然上帝修行。

何以每劫。

皆云八百。

吾試言之。

初八百劫捨國。

所以明八背捨。

釋門六度。

亦以布施為先。

次八百劫。

明轉八識為大圓鏡智。

蓋欲修道。

非智慧無由入也。

再八百劫。

所以表八正道。

即六度萬行。

皆道之極正。

後八百劫。

捨己血肉。

所以表八解脫。

蓋前之修行。

尚執有人法。

至捨己血肉。

則人法兩忘。

故三千二百劫而證金仙。

然昔釋迦成佛。

經億萬劫。

豈上帝止三千二百劫乎。

蓋三千者。

所以表超出三界。

了達三乘。

二百者。

二諦圓通也。

此正成佛之因。

故果如其因。

佛號大覺。

又曰法王。

而上帝亦稱覺王如來。

但悲心廣大。

退佛不居。

修菩薩行。

又經億劫。

始證玉帝。

其功德力。

不可思議。

而玉女清淨之身。

亦與帝同。

何也。

蓋一陰一陽。

同謂之道。

玉女修諸妙行。

修此道也。

上帝普放神光。

明此道也。

所以玉女身出微妙解脫之香。

六道眾生。

普沾勝利。

昔舍利弗疑龍女成佛。

謂女身垢穢。

尤有五障。

何得成佛。

此正色相未忘。

蓋大道不分男女。

不可以色見音聲求也。

然玉帝放光。

遍照無極世界。

而金仙菩薩。

亦皆飛香散花而至。

所以明仙佛同源。

無二理也。

昔釋迦說法。

放光動地。

諸天上帝。

咸皆雲集。

亦復如是。

然上帝有無量光明。

而止名十七光。

何也。

蓋自古佛仙修道。

先發慈悲喜捨。

四無量心。

而後至於聖神功化之極。

故帝之十七光。

始於大慈悲光。

而終之於無能勝光也。

然此光明眾生中亦非盡無。

特人有之。

而自蔽之。

聖哲有之。

而或未至其極。

惟上帝全之。

為極大耳。

至高虛清明天主。

乃九天生神之第八天。

豈有不知玉帝之事。

而元始天尊。

猶謂汝等。

尚以結習。

不睹是帝慈顏。

蓋為眾生結習障重。

不能見性。

故假訓天主之詞。

以教世人斷障耳。

斷障之要。

莫先於發大悲心。

惟悲心方能度世。

故菩薩於一切眾生。

皆思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凡疑惑是非。

人我貪瞋。

驕慢浮慾。

種種諸障。

皆生死輪迴根本。

經曰斷障。

即佛謂度生。

儒謂克已。

修持之法。

以是為先。

若持是經。

人能斷障以袪其私。

冥心以守其正。

不驕不詐。

盡忠全孝。

皈奉至道。

斯謂之正一真人。

非謂口頭讀誦。

而即可自命真人。

爾在會諸子。

恆誦此經。

若於經內所說諸障。

一一能除斷之。

以求至於無障可斷。

斯為體道之極功。

入聖超凡之至要也。

 詮釋經義章第二十九佛仙兩門。

教典各殊。

其修持亦多各異。

然予觀玉經旨趣。

多與釋經相同。

如經稱十方化身玉帝。

普皆來集元始會下。

如無邊明鏡。

此與釋迦分身十方。

至欲開多寶佛塔。

則三變淨土。

容受十方。

分身諸佛。

同開寶塔同也。

清明天主。

所獻天寶奇花。

旋結成蓋。

與毘耶離。

五百長者子。

各持七寶蓋。

用以獻佛。

佛令諸寶蓋。

合成一蓋同也。

蓋一而不分。

無以見萬化之神。

分而不一。

無以見一元之妙。

至於釋迦應身。

降自種民天宮。

按諸道藏。

釋迦亦即玉帝化身。

特全藏人未之見。

故弗知耳。

所以示跡受生。

與修證之神化。

大略相同。

所不同者。

惟五方誥命。

蓋上帝布化行政。

寧謐水土之事。

與佛不同。

然五方誥命。

與赤書靈文。

元始天尊。

謂其生於浩劫之先。

混沌之初。

二儀待之以分。

日月待之以明。

試思兩儀未判。

日月未明。

此靈文生於何處。

於此悟得。

方稱透徹。

然人知五老上帝。

叩請元始。

開玉匱科。

傳靈寶法。

而不知經稱五老。

所以顯人稟五行之炁。

皆歸於元。

玉匱靈文。

載人心性之內。

孰謂玉經止談上帝本行之事。

而非闡道之書乎。

凡修持之士。

能依經先斷諸障。

後依五方靈文如法行持。

持之既久。

自有天真護持。

群魔束形。

十二身可以自證三十種功德。

不求而自至矣。

特患人妄緣不除。

塵障未淨。

若果諸念不生。

萬緣頓息。

則塵沙惡業。

隨心消散。

若但誦讀。

而不能修持。

終屬有漏之因。

非經義也。

寧惟玉經。

凡誦諸經。

皆當如是體會。

今時奉道之士。

未嘗不多。

結會誦經。

亦未嘗少。

或禮三元。

或奉北斗。

或依佛法。

或慕伭風。

種種不一。

然僅知有禳災度厄之功能。

而未達學道希仙之大果。

以致誦經者多。

明經者少。

試再將三元諸旨趣。

剖晰言之。

即如三元。

人知為雲臺山上。

有此三帝君。

於都會府中發號施令。

以事蹟論之。

則臺山在北海之中。

都會府係三聖出治之所。

如此見解。

是泥於文辭。

三聖訓世之心。

失之遠矣。

惟以義求之。

則三聖同一太極。

不離當人之身。

所謂海者。

智慧性海也。

雲臺山。

亦即雲臺方寸心地。

雲即心中發現之慧光也。

都會府。

亦即此身靈妙之府。

泛應曲當之原。

子輿氏曰。

萬物皆備於我矣。

非都會而何。

況上元九炁。

九陽之炁。

於行為木。

於時為春。

故上元誕於正月。

乘春炁也。

於常為仁。

仁主慈愛。

故其功用為賜福。

於人生神。

為胞命元之炁。

中元七炁。

七陽之炁。

於行為金。

於時為秋。

故中元誕於七月。

乘秋炁也。

於常為義。

義主決斷。

故其功用為赦罪於人生神。

為魂命元之 炁。

下元五炁。

五陽之炁。

於行為水。

於時為冬。

故下元誕於十月。

乘水 炁也。

於常為智。

智能消障。

故其功用為解厄。

於人生神為。

魄命元之炁。

夫此三元。

在人一身。

主應泥丸丹田洞房之宮。

凡人起一意念。

即能知之。

以其神明之相通也。

得道之士。

皆從三元保舉。

為上帝樞密。

職掌善惡報應之臣。

權衡修道之士。

黜陟群仙。

總理諸神。

其勳偉。

其權重也。

然仙經雖傳世久遠。

奉持者多。

昔未申明其旨。

以致世人莫知。

吾今不惜洩漏。

剴切指示。

務期人人如法持誦。

以我之心。

合帝之心。

則三元帝君。

隨心而應。

祈福福至。

禳禍禍消。

昔法達誦法華經。

至滿三千部。

一日參謁六祖。

祖問以經義。

達不能對。

祖曰。

汝名法達。

未能達法。

祖因開示佛之知見。

達於言下省悟。

因呈偈曰。

經誦三千部。

曹溪一句亡。

祖曰。

爾前誦經。

只是為經所轉。

未能轉經。

於茲方可稱誦經僧也。

爾諸在會弟子。

及未來一切眾生。

凡誦諸經。

務能轉經。

勿為經所轉。

則善矣。

 尊信聖教章第三十古人著書立說。

以垂訓後世。

於意有未盡。

言不能顯者。

設為譬喻。

以暢厥旨。

使人自得於意言之外。

佛經云。

諸有智者。

要以譬喻得解。

故三教之書。

多有取譬。

然寓意遙深。

人多錯會。

如周易一書。

聖人立象以盡意。

繫辭以明吉凶。

但其取譬。

幽深伭遠。

如誡陽極於上。

盈不可久。

則曰。

亢龍有悔。

其誡陰極於上。

至於陽爭。

則曰龍戰于野。

其血伭黃。

誡持疑不決。

則云載鬼一車。

誡事不續終。

鮮克有濟。

則云狐濡其尾。

六十四卦之辭。

多屬取譬。

若非至聖作為象傳。

以發明其義。

後之儒者。

何由而知。

昔文始帝君。

瞻紫氣自東而西。

知有異人。

因遇太上。

求著道德二篇。

闡發祕密之旨。

大無不包。

小無弗備。

然其中所言治國用兵之道。

多屬喻言。

即佛經亦以莊嚴佛國。

為清淨心地。

太上之言治國。

理此身心也。

即用兵亦喻戰退陰魔。

克去私慾之害心者。

如易曰。

震用伐鬼方。

三年有賞於大國。

陰符經云。

絕利一原。

用師十倍。

三返晝夜。

用師萬倍。

同一義耳。

至於經中。

將欲翕之。

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

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

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

必固與之。

此乃天運之自然。

如日將入而返照。

歲將寒而忽熱。

人將死而倏強。

燈將滅而復爆。

無異理也。

然此理人最難知。

故謂微明。

欲人於此種事。

豫知禍福之將至。

而先審其幾焉。

世儒不察。

以為列國分爭之事。

縱橫捭閤之術。

不亦繆乎。

又云。

和大怨。

必有餘怨。

安以為善。

亦正為狃於小安。

而忘遠慮者。

下一痛棒。

與易曰。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同一切要。

若周鄭交質於前。

而即交惡於後。

非明徵乎。

世儒以為勾踐與吳之事。

不知此經之作。

在吳越未搆怨之前。

而以和怨之語。

為吳越事。

誤矣。

至謂道德之後。

流為刑名。

而以太上所著之言。

為機械變詐。

不尤誣乎。

昔至聖問禮於太上。

出謂門弟子曰。

吾觀老子。

其猶龍乎。

聖如至聖。

尚以猶龍譽之。

後之儒者。

鄙以見小。

豈反愈於至聖乎。

昔叔孫武叔毀仲尼。

端木氏以不知量責之。

而世儒之闢太上。

詘道德者。

亦衹為不知量耳。

究之於太上無所損也。

然世之註道德者。

不啻數十家。

即羅什法師。

才識過人。

其註道德。

猶以其未曾說心而病之。

況其餘乎。

但經中不見可欲。

使心不亂之語。

正戒其妄心。

而慎守其真心也。

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之心為心。

與古佛偈云。

心本無生因境有。

寧有異乎。

又如太上曰。

禮者忠信之薄。

而亂之首。

此非指禮之本。

為薄為亂。

蓋忠信為禮之本。

若世所謂禮。

特儀文之末耳。

書曰。

享多儀。

儀不及物。

此所謂忠信之薄也。

新莽謙恭下士。

而致篡漢祚。

非亂之首乎。

太上此語。

實為後世之龜鑒。

而世儒以為廢棄禮義。

不亦過乎。

予昔讀道德。

深以不獲透徹經旨為憂。

雖有河上公以下諸註釋。

然皆各執一見。

鮮有能發其蘊者。

幸自成真以。

來日與群聖討論。

方悉其妙。

今因宣演。

略與爾在會諸子。

講明一二。

爾諸弟子。

勿效世儒。

妄肆詆誹。

為無忌憚之人。

至經中尚有不盡剖晰之語。

各以義會。

無拘於語言文字。

若徒執文字。

不達太上立言本旨。

則無怪絕學無憂之語。

人多錯會。

釋門認為無學。

儒流詆為屏棄詩書。

幾等人道於馬牛也。

爾諸弟子能尊信予言。

不起一毫偏知偏見。

依於義。

不依於語。

依於智。

不依於識。

如此參究。

可以遍閱仙經。

旁通貝典。

與儒書不相悖也。

 瞻禮星斗章第三十一人生宇宙之內。

稟天地陰陽之炁。

父母精血而成形。

無論貧富貴賤。

皆有靈明覺性。

為歷劫種子。

而其命則實係乎天。

天有七政。

所以總司群曜。

紀綱造化。

為人身之主宰。

壽殀窮通。

吉凶禍福。

罔不由之以為權衡。

然七政又賴璇璣玉衡所齊。

方無愆度。

而此璣衡之妙。

斡旋四時。

主張劫運。

是以昔之聖帝。

首命羲和。

歷象日月星辰。

察璇璣玉衡。

以齊七政。

後之聖人。

因設神道教化。

而有瞻星禮斗。

禳災解厄之儀。

故玉樞經。

有免三災九橫。

於靜夜稽首北辰之訓。

太上於蜀都。

有五斗真經。

並斗姥心經之傳。

嗣是而後。

制為禮斗伭科者。

不啻數十家。

然亦各據其神化感格之處。

著為規則。

而有詳略不同。

如三元禮尊帝二星之法。

極為簡要。

人每因其太略。

奉行者少。

大梵統章之類。

未免冗繁。

而少妙蘊。

文帝所演斗儀。

宜於文士。

不能徧益庶類。

故禮斗之門甚多。

即歷代修真了道之士。

由禮斗而躋仙阼者。

不知凡幾。

然遍閱藏典。

釋門禮法。

較伭門尤勝。

即梵音一道。

與予伭科。

更為祕密。

故禪門亦有行持。

而得明心見性者。

至於世傳斗科。

僅有禮拜之儀。

而乏祕密之訣。

予嘗有偈云。

禮斗多門路。

收來一線針。

默默復寂寂。

暗裹謁星君。

子前壇裡靜。

勿使亂紛紜。

先從源海竅。

繼可上崑崙。

玉皇斗姥誥。

合參達上乘。

金丹由此得。

嬰兒頃刻成。

予此斗訣。

傳世最久。

人無行者。

蓋世人衹知有璇璣宮中之北斗。

而不知吾一身之內。

自有玉斗在焉。

每日週身轉運。

流動百脈。

自子至亥。

未嘗暫停。

惟高明之士。

先認本命星斗。

不離一身運用。

所以了道成真。

然此止可為上根言之。

亦惟上根能行之。

何以北斗只在一身。

蓋白玉龜臺。

即吾心之靈臺。

神懈寶座。

即一心之神化也。

璇璣玉府。

即此心之虛靈。

所以運役五炁者耳。

丹經曰。

何必天邊尋子午。

身中自有一陽生。

故人於夜半子時。

一陽初動。

不啻斗杓之轉運。

人於此時。

至心禮斗。

乘一陽初生。

法天行健。

依義行持。

予今為禮斗之士。

宣一捷要祕密之法。

務於禮斗之先。

齋戒虔潔。

夜靜先入斗室。

屏息萬緣。

叩齒九聲。

端拱而立。

面北稽首。

恍如天姥金容。

臨之在上。

九皇二帝。

侍立左右。

群聖羅列。

萬緣俱空。

存神靜默。

然後起禮。

心欲極專。

神欲極靜。

氣欲極肅。

色欲極莊。

貌欲極恭。

聲欲極平。

音欲極調。

韻欲極清。

疾徐有度。

進退有則。

跪拜有節。

起止有儀。

或在家庭。

或在壇廟。

或一人獨禮。

或結社同朝。

皆當如是。

謹飭身心。

勿令紛擾。

先拜睿號。

次持梵音。

然斗姥梵音。

考諸佛藏道藏。

共有數十餘種。

不能遍持。

吾試將藏經所載。

最切要者。

莫如心咒。

爾諸弟子。

各宜諦聽。

吾為述之斗姥心咒。

曰。

 是大陀羅尼咒。

出自斗姥心印。

能摧一切邪道。

能除一切重病。

能驅一切惡獸。

能消一切厄難。

能解一切毒蟲。

能離一切惡人。

其功德力。

說不能盡。

爾等皆當至心誦持。

不可間斷。

又北斗心咒。

曰。

 是大梵北斗心咒。

乃三界大魔之隱名。

太上宣說。

以教修真之士。

誦持不退。

則群魔懾伏。

百邪避路。

惡鬼殄滅。

不能為殃。

是此梵音。

最為伭妙。

能愈一切沉痾痼疾。

能禳一切災星惡煞。

若人命宮。

運限參差。

或年災月厄。

剋戰刑沖。

誦之可以解免。

惟在誠敬。

則感應之妙。

至靈至神。

夫人身。

面有七竅。

內應乎心。

魄有七真。

受魄於斗。

故斗竅原通心竅。

人心即是天心。

凡人頭上。

皆有三台北斗。

錄人罪過。

蓋世人頂門之上。

各各俱有自性光明。

或紅或紫。

或黃或白。

其色不同。

惟有道之士。

其光高大。

為善之人。

其色紅黃。

至於作惡之人。

則頂露黑氣。

性光隱晦。

不能發現。

故北斗於其頭上。

驗其光之有無。

而定人之善惡。

然此頂光。

惟神明知之。

人弗知也。

禮斗之法。

較之修煉金丹。

雖為弗及。

若兼而行之。

亦可了脫輪迴。

證位列仙。

故斗姥心經曰。

凡修煉九還七返大丹者。

特此頓悟伭關。

靈光現前。

自然生榮。

此與釋門念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皆得妙果相似。

豈非超證之一捷徑乎。

 統明修證章第三十二天尊曰。

吾今所說。

皆日用常經。

修真之要道。

人聖之筌蹄。

初非險僻。

亦無詭異。

上士可行。

即中下之資。

亦無難為之事。

然事固非難。

而自人視之。

恆亦不易。

昔烏巢禪師。

謂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之語。

三歲孩童知得。

百歲老翁行不得。

正此不難為之事。

而盡人不易為。

如公孫丑所云。

高矣美矣。

宜若登天者也。

但受持之士。

第一。

要發正信心。

知三業當淨。

則慎爾威儀。

謹爾話言。

淨以信盡。

知天地當敬。

則曰明曰旦。

罔敢戲渝。

敬以信生。

事君宜忠。

則靖共爾位。

忠以信入。

事親宜孝。

則明發有懷。

孝以信成。

昆弟友恭。

惟信斯真。

夫婦和睦。

惟信斯敦。

交友之道。

篤信全倫。

奉師之教。

遵信欽承。

鬼神雖渺。

信不可欺。

因果雖微。

信不為謬。

聖人之言。

信不敢侮。

佛仙之訓。

信不敢輕。

第二要發堅固心。

勿始勤而終懈。

勿見異而思遷。

勿畏人之譏刺。

而易其素履。

勿惑人之浮議。

而改其清操。

勿以善小為無益而不為。

勿以惡小為無傷而弗去。

勿畫地以自限。

勿進銳而退速。

第三。

要發永遠心。

易曰。

不恆其德。

或承之羞。

故千尋之綆。

可以斷木。

一丈之霤。

可以穿石。

惟其久也。

語曰。

涓涓不絕。

終為江河。

亳末不拔。

將執斧柯。

詎非久遠之所致乎。

若人能發此三心。

自始至終。

罔有間斷。

念茲在茲。

弗得弗措。

則身體之勤。

力行之永。

雖愚必明。

雖柔必強。

以此入道。

道不難入。

以此希仙。

仙不難希。

可以救劫。

可以消災。

可以祈福。

可以解厄。

可以保命。

可以延生。

可以證真。

可以成聖。

皆由此經。

然此經也。

集儒釋之精。

備三教之理。

或有迂儒。

妄指予言。

為援儒入釋。

援釋入道。

致起譏訕。

或生訾議。

而未達三教同源之理。

故予旁引儒書。

竺墳道帙。

會三歸一。

以垂訓誡。

爾在會弟子。

及天下後世眾生。

苟能深信予言。

味乎旨趣。

真修實證。

不特予願克慰。

即上帝敕演之聖心。

亦無負矣。

於是群仙聞已。

稽首讚歎。

而作頌曰。

妙哉。

伭元大導師。

宣演修真之鉅典。

慈心廣度諸末劫。

恆沙世界法輪轉。

始炁原於混沌初。

天道昭明理最顯。

事天全憑一敬心。

忠孝兩倫心所展。

友弟相親同氣生。

夫婦宜家詩所欽。

信交朋友麗澤義。

尊師重道人之倫。

五常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解黃大仙靈簽

前些日子隨公司去了香港研習公司行程去了黃大仙廟於是我便排隊取的簽桶想請黃大仙指示我是問我的事業搖了許久得到第八十三簽 古人范丹問卜 凢(凡)塵身歷幾時閒 世事渾如疊疊山 既富尚憂無貴子 不知花放又花殘請懂得解簽的達人幫忙
083→第八三簽本文→第八三枝→中平→占驗古人→范丹問卜凡塵身歷幾時閒。

世事渾如疊疊山。

既富尚憂無貴子。

不知花放又花殘。

仙機 :名與利。

勿貪求。

蚕與畜。

亦無憂。

行未至。

婚莫謀。

宅平安。

病可療。

孕生女。

命所招。

謀望者。

勿紛擾。

問風水→平穩勿多心。

問遺失→尋之恐難得。

問自身→多事便勞神。

問天時→難得其全美。

問出行→安份勿貪謀。

附註 : 人在凡塵。

無幾時得閒暇。

冷眼一看。

世事之多。

堆積如山。

既得富而有錢。

尚憂無貴子。

得一件又想別件。

須知花花世界。

花開則花又謝也。

此簽之意。

世道循環。

無長久富貴。

一切功名。

錢財妻子。

第一要知足。

第二要看化。

隨遇而安。

不為世事所累。

庶幾此身有日清閒耳。

世界萬千。

如花放花殘一般。

喚醒夢中人。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六祖為什麼說:我不會佛法?

一僧問師云:黃梅意旨甚麼人得? 師云:會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還得否? 師云:我不會佛法.為什麼六祖答說[我不會佛法]?六祖這句話裡的[不會]是何意?請各位大大指導.
從世尊在靈山會上

拈花微笑示眾云:『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實相無相

微妙法門

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

付囑摩訶迦葉』。

「正法眼藏」乃指禪宗所傳不立文字、語言之心印

亦是指佛所說的無上正法。

此法脈傳至達摩祖師

以『本吾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第二句「傳法救迷情」這個法就是世尊所傳不立文字、語言的無上正法。

再傳承至六祖惠能。

故末學在研讀六祖壇經時

是以已警覺性的心

用【隨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離文字分別相的心來解讀的。

【師云:會佛法人得.】這句的『會』是指「有見性」的行者。

這句「有見性」還是在方便位作方便說。

因為會有此句「有見性」說

是依有「未見性」而立的。

六祖善知是二元相對的說法.故才有後句『不會佛法』.【師云:我不會佛法.】這句的『不會』是以究竟位來說的。

自性本自具足、本不動搖、本不生滅、本自清靜。

沒有會與不會二元相對的問題。

但自性又能生萬法。

故言答「不會」是「非會」之意。

是與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相通達揮映。

第一句的「會」是諸相

第二句的「不會」是非相。

[但「會」與「不會」還只是究竟實相自性的方便說。

]供參考(如有不敬當懺悔)==被牧的牛==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賽芻豆和木棉........ 警急~警急~警急!

有誰可以告訴我賽芻豆和木棉的習性十分的警急~~~.......................................................
中名(別名):賽芻豆學    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DC.英    名:purple bean

siratro品 系 代 號:C153引 進 地 點:CSIRO

1961分 佈 地 點:全省各地海 拔 高 度:低於 500 公尺保 存 地 點:畜試所、屏東技術學院、台大農場特   徵:習  性:多年生。

莖:蔓生

有毛。

葉:三出複葉

小葉闊卵形或菱形

有深缺刻。

穗  軸:多毛。

花  期:9~12 月。

花:暗紫色。

種子顏色:暗褐色

棕色。

千粒重:18 公克。

自播性:優。

用  途:牧草

綠肥

水土保持。

根:主根系。

株高(莖頂):80~90 公分。

葉  片:密生茸毛。

花  序:腋生總狀花序。

果  莢:細長直線形

多毛。

每莢子粒數:7~15 粒。

種子形狀:橢圓形。

繁殖方式:種子。

檢視圖片檢視圖片中文名稱:別名:班芝樹、攀支花學名:Bombax ceiba Linn. 原產地:生活習性:校園分布區:用途:庭園樹操場綜合球場旁 落葉喬木印度。

木棉檢視圖片                    [放大圖][學習單]   繁殖可用播種或扦插法。

樹皮灰白樹幹高

身上瘤刺老才掉

花開要等葉兒掉。

蒴果橢圓藏棉花

做成枕頭銷路好

高樹高可達20公尺

樹幹上有瘤刺。

每 年二、三月時

會綻放滿樹橙紅色的花朵。

等到嫩 葉開始萌發

花朵就會凋落。

木棉是高雄市的市樹。

生長環境:熱帶植物

性喜高溫耐寒抗風

土層肥厚排水良好 之地均可用栽植。

小朋友你能找到木棉的花嗎?木棉的種子有棉毛可 做枕頭枕無憂樂逍遙。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植物編號:44檢視圖片本圖放大 葉放大圖 果實放大圖 樹幹瘤刺中文名稱:木棉別  名:斑芝棉、斑芝樹科  別:木棉科生活習性:冬天落葉

且樹皮厚

可生長在乾燥地區

尤其在南部。

落葉喬木

樹枝階段狀輪生平出

幹上有瘤刺。

葉互生

掌狀複葉

小葉闊卵形或長橢圓形。

2-4月開花

花有黃紅色和橙紅色

花瓣5枚

倒卵形。

蒴果橢圓形

內藏多數種子

種子密被棉毛。

用  途:多數為行道樹或庭園樹;木材可製火柴桿

棉毛可作被的填充料。

主要產地:中南部

尤其是台南縣。

  參考資料 http://www.gtes.tnc.edu.tw/plant/text/44.htm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佛說長阿含經上(一)第一分初大本經第一

(一)第一分初大本經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

諸比丘於乞食後集花林堂。

各共議言。

諸賢比丘。

唯無上尊為最奇特。

神通遠達。

威力弘大。

乃知過去無數諸佛。

入於涅槃。

斷諸結使。

消滅戲論。

又知彼佛劫數多少。

名號.姓字。

所生種族。

其所飲食。

壽命脩短。

所更苦樂。

又知彼佛有如是戒。

有如是法。

有如是慧。

有如是解。

有如是住。

云何。

諸賢。

如來為善別法性。

知如是事。

為諸天來語。

乃知此事爾時。

世尊在閑靜處。

天耳清淨。

聞諸比丘作如是議。

即從座起。

詣花林堂。

就座而坐。

爾時。

世尊知而故問。

謂。

諸比丘。

汝等集此。

何所語議。

時。

諸比丘具以事答。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善哉。

善哉。

汝等以平等信。

出家修道。

諸所應行。

凡有二業。

一曰賢聖講法。

二曰賢聖默然。

汝等所論。

正應如是。

如來神通。

威力弘大。

盡知過去無數劫事。

以能善解法性故知。

亦以諸天來語故知。

佛時頌曰 比丘集法堂  講說賢聖論 如來處靜室  天耳盡聞知 佛日光普照  分別法界義 亦知過去事  三佛般泥洹 名號姓種族  受生分亦知 隨彼之處所  淨眼皆記之 諸天大威力  容貌甚端嚴 亦來啟告我  三佛般泥洹 記生名號姓  哀鸞音盡知 無上天人尊  記於過去佛又告諸比丘。

汝等欲聞如來識宿命智。

知於過去諸佛因緣不。

我當說之。

時。

諸比丘白言。

世尊。

今正是時。

願樂欲聞。

善哉。

世尊。

以時講說。

當奉行之。

佛告諸比丘。

諦聽。

諦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時。

諸比丘受教而聽佛告諸比丘。

過去九十一劫。

時世有佛名毘婆尸如來.至真。

出現于世。

復次。

比丘。

過去三十一劫。

有佛名尸棄如來.至真。

出現於世。

復次。

比丘。

即彼三十一劫中。

有佛名毘舍婆如來.至真。

出現於世。

復次。

比丘。

此賢劫中有佛名拘樓孫。

又名拘那含。

又名迦葉。

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

佛時頌曰 過九十一劫  有毘婆尸佛 次三十一劫  有佛名尸棄 即於彼劫中  毘舍如來出 今此賢劫中  無數那維歲 有四大仙人  愍眾生故出 拘樓孫那含  迦葉釋迦文汝等當知。

毘婆尸佛時。

人壽八萬歲。

尸棄佛時。

人壽七萬歲。

毘舍婆佛時。

人壽六萬歲。

拘樓孫佛時。

人壽四萬歲。

拘那含佛時。

人壽三萬歲。

迦葉佛時。

人壽二萬歲。

我今出世。

人壽百歲。

少出多減。

佛時頌曰 毘婆尸時人  壽八萬四千 尸棄佛時人  壽命七萬歲 毘舍婆時人  壽命六萬歲 拘樓孫時人  壽命四萬歲 拘那含時人  壽命三萬歲 迦葉佛時人  壽命二萬歲 如我今時人  壽命不過百毘婆尸佛出剎利種。

姓拘利若。

尸棄佛.毘舍婆佛種.姓亦爾。

拘樓孫佛出婆羅門種。

姓迦葉。

拘那含佛.迦葉佛種.姓亦爾。

我今如來.至真。

出剎利種。

姓名曰瞿曇。

佛時頌曰 毘婆尸如來  尸棄毘舍婆 此三等正覺  出拘利若姓 自餘三如來  出于迦葉姓 我今無上尊  導御諸眾生 天人中第一  勇猛姓瞿曇 前三等正覺  出於剎利種 其後三如來  出婆羅門種 我今無上尊  勇猛出剎利毘婆尸佛坐波波羅樹下成最正覺。

尸棄佛坐分陀利樹下成最正覺。

毘舍婆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

拘樓孫佛坐尸利沙樹下成最正覺。

拘那含佛坐烏暫婆羅門樹下成最正覺。

迦葉佛坐尼拘律樹下成最正覺。

我今如來.至真。

坐鉢多樹下成最正覺。

佛時頌曰 毘婆尸如來  往詣波羅樹 即於彼處所  得成最正覺 尸棄分陀樹  成道滅有原 毘舍婆如來  坐娑羅樹下 獲解脫知見  神足無所礙 拘樓孫如來  坐尸利沙樹 一切智清淨  無染無所著 拘那含無尼  坐烏暫樹下 即於彼處所  滅諸貪憂惱 迦葉如來坐  尼拘樓樹下 即於彼處所  除滅諸有本 我今釋迦文  坐於鉢多樹 如來十力尊  斷滅諸結使 摧伏眾魔怨  在眾演大明 七佛精進力  放光滅闇冥 各各坐諸樹  於中成正覺毘婆尸如來三會說法。

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

二會弟子有十萬人。

三會弟子有八萬人。

尸棄如來亦三會說法。

初會弟子有十萬人。

二會弟子有八萬人。

三會弟子有七萬人。

毘舍婆如來二會說法。

初會弟子有七萬人。

次會弟子有六萬人。

拘樓孫如來一會說法。

弟子四萬人。

拘那含如來一會說法。

弟子三萬人。

迦葉如來一會說法。

弟子二萬人。

我今一會說法。

弟子千二百五十人。

佛時頌曰 毘婆尸名觀  智慧不可量 遍見無所畏  三會弟子眾 尸棄光無動  能滅諸結使 無量大威德  無能測量者 彼佛亦三會  弟子普共集 毘舍婆斷結  大仙人要集 名聞於諸方  妙法大名稱 二會弟子眾  普演深奧義 拘樓孫一會  哀愍療諸苦 導師化眾生  一會弟子眾 拘那含如來  無上亦如是 紫磨金色身  容貌悉具足 一會弟子眾  普演微妙法 迦葉一一毛  一心無亂想 一語不煩重  一會弟子眾 能仁意寂滅  釋種沙門上 天中天最尊  我一會弟子 彼會我現義  演布清淨教 心常懷歡喜  漏盡盡後有 毘婆尸棄三  毘舍婆佛二 四佛各各一  仙人會演說時。

毘婆尸佛有二弟子。

一名騫茶。

二名提舍。

諸弟子中最為第一。

尸棄佛有二弟子。

一名阿毘浮。

二名三婆婆。

諸弟子中最為第一。

毘舍婆佛有二弟子。

一名扶遊。

二名鬱多摩。

諸弟子中最為第一。

拘樓孫佛有二弟子。

一名薩尼。

二名毘樓。

諸弟子中最為第一。

拘那含佛有二弟子。

一名舒槃那。

二名鬱多樓。

諸弟子中最為第一。

迦葉佛有二弟子。

一名提舍。

二名婆羅婆。

諸弟子中最為第一。

今我二弟子。

一名舍利弗。

二名目揵連。

諸弟子中最為第一。

佛時頌曰 騫茶提舍等  毗婆尸弟子 阿毗浮三婆  尸棄佛弟子 扶遊鬱多摩  弟子中第一 二俱降魔怨  毗舍婆弟子 薩尸毗樓等  拘樓孫弟子 舒槃鬱多樓  拘那含弟子 提舍婆羅婆  迦葉佛弟子 舍利弗目連  是我第一子毗婆尸佛有執事弟子。

名曰無憂。

尸棄佛執事弟子。

名曰忍行。

毗舍婆佛有執事弟子。

名曰寂滅。

拘樓孫佛有執事弟子。

名曰善覺。

拘那含佛有執事弟子。

名曰安和。

迦葉佛有執事弟子。

名曰善友。

我執事弟子。

名曰阿難。

佛時頌曰 無憂與忍行  寂滅及善覺 安和善友等  阿難為第七 此為佛侍者  具足諸義趣 晝夜無放逸  自利亦利他 此七賢弟子  侍七佛左右 歡喜而供養  寂然歸滅度毗婆尸佛有子。

名曰方膺。

尸棄佛有子。

名曰無量。

毗舍婆佛有子。

名曰妙覺。

拘樓孫佛有子。

名曰上勝。

拘那含佛有子。

名曰導師。

迦葉佛有子。

名曰集軍。

今我有子。

名曰羅睺羅。

佛時頌曰 方膺無量子  妙覺及上勝 導師集軍等  羅睺羅第七 此諸豪貴子  紹繼諸佛種 愛法好施惠  於聖法無畏毗婆尸佛父名槃頭。

剎利王種。

母名槃頭婆提。

王所治城名曰槃頭婆提。

佛時頌曰 遍眼父槃頭  母槃頭婆提 槃頭婆提城  佛於中說法尸棄佛父名。

曰明相。

剎利王種。

母名光曜。

王所治城名曰光相。

佛時頌曰 尸棄父明相  母名曰光曜 於明相城中  威德降外敵毗舍婆佛父名善燈。

剎利王種。

母名稱戒。

王所治城名曰無喻。

佛時頌曰 毗舍婆佛父  善燈剎利種 母名曰稱戒  城名曰無喻拘樓孫佛父名祀得。

婆羅門種。

母名善枝。

王名安和。

隨王名故城名安和。

佛時頌曰 祀得婆羅門  母名曰善枝 王名曰安和  居在安和城拘那含佛父名大德。

婆羅門種。

母名善勝。

是時王名清淨。

隨王名故城名清淨。

佛時頌曰 大德婆羅門  母名曰善勝 王名曰清淨  居在清淨城迦葉佛父名曰梵德。

婆羅門種。

母名曰財主。

時王名汲毗。

王所治城名波羅奈。

佛時頌曰 梵德婆羅門  母名曰財主 時王名汲毗  在波羅奈城我父名淨飯。

剎利王種。

母名大清淨妙。

王所治城名迦毗羅衛。

佛時頌曰 父剎利淨飯  母名大清淨 土廣民豐饒  我從彼而生此是諸佛因緣.名號.種族.所出生處。

何有智者聞此因緣而不歡喜。

起愛樂心。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吾今欲以宿命智說過去佛事。

汝欲聞不。

諸比丘對曰。

今正是時。

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

諦聽。

諦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比丘。

當知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

從右脅入。

正念不亂。

當於爾時。

地為震動。

放大光明。

普照世界。

日月所不及處皆蒙大明。

幽冥眾生。

各相覩見。

知其所趣。

時。

此光明復照魔宮。

諸天.釋.梵.沙門.婆羅門及餘眾生普蒙大明。

諸天光明自然不現。

佛時頌曰 密雲聚虛空  電光照天下 毗婆尸降胎  光明照亦然 日月所不及  莫不蒙大明 處胎淨無穢  諸佛法皆然諸比丘。

當知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在母胎時。

專念不亂。

有四天子。

執戈矛侍護其人。

人與非人不得侵嬈。

此是常法。

佛時頌曰 四方四天子  有名稱威德 天帝釋所遣  善守護菩薩 手常執戈矛  衛護不去離 人非人不嬈  此諸佛常法 天神所擁護  如天女衛天 眷屬懷歡喜  此諸佛常法又告比丘。

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

專念不亂。

母身安隱。

無眾惱患。

智慧增益。

母自觀胎。

見菩薩身諸根具足。

如紫磨金。

無有瑕穢。

猶如有目之士觀淨琉璃。

內外清徹。

無眾障翳。

諸比丘。

此是諸佛常法。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如淨琉璃珠  其明如日月 仁尊處母胎  其母無惱患 智慧為增益  觀胎如金像 母懷妊安樂  此諸佛常法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

專念不亂。

母心清淨。

無眾欲想。

不為婬火之所燒然。

此是諸佛常法。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住母胎  天終天福成 其母心清淨  無有眾欲想 捨離諸婬欲  不染不親近 不為欲火燃  諸佛母常淨佛告比丘。

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

專念不亂。

其母奉持五戒。

梵行清淨。

篤信仁愛。

諸善成就。

安樂無畏。

身壞命終。

生忉利天。

此是常法。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持人中尊身  精進戒具足 後必受天身  此緣名佛母佛告比丘。

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

從右脅出。

地為震動。

光明普照。

始入胎時。

闇冥之處。

無不蒙明。

此是常法。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太子生地動  大光靡不照 此界及餘界  上下與諸方 放光施淨目  具足於天身 以歡喜淨音  轉稱菩薩名佛告比丘。

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

從右脅出。

專念不亂。

時。

菩薩母手攀樹枝。

不坐不臥。

時。

四天子手奉香水。

於母前立言。

唯然。

天母。

今生聖子。

勿懷憂慼。

此是常法。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佛母不坐臥  住戒修梵行 生尊不懈怠  天人所奉侍佛告比丘。

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

從右脅出。

專念不亂。

其身清淨。

不為穢惡之所汙染。

猶如有目之士。

以淨明珠投白繒上。

兩不相汙。

二俱淨故。

菩薩出胎亦復如是。

此是常法。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淨明珠  投繒不染汙 菩薩出胎時  清淨無染汙佛告比丘。

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

從右脅出。

專念不亂。

從右脅出。

墮地行七步。

無人扶侍。

遍觀四方。

舉手而言。

天上天下唯我為尊。

要度眾生生老病死。

此是常法。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師子步  遍觀於四方 墮地行七步  人師子亦然 又如大龍行  遍觀於四方 墮地行七步  人龍亦復然 兩足尊生時  安行於七步 觀四方舉聲  當盡生死苦 當其初生時  無等等與等 自觀生死本  此身最後邊佛告比丘。

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

從右脅出。

專念不亂。

二泉湧出一溫一冷。

以供澡浴。

此是常法。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兩足尊生時  二泉自涌出 以供菩薩用  遍眼浴清淨 二泉自涌出  其水甚清淨 一溫二清冷  以浴一切智太子初生。

父王槃頭召集相師及諸道術。

令觀太子。

知其吉凶。

時。

諸相師受命而觀。

即前披衣。

見有具相。

占曰。

有此相者。

當趣二處。

必然無疑。

若在家者。

當為轉輪聖王。

王四天下。

四兵具足。

以正法治。

無有偏枉。

恩及天下。

七寶自至。

千子勇健。

能伏外敵。

兵杖不用。

天下太平。

若出家學道。

當成正覺。

十號具足。

時。

諸相師即白王言。

王所生子。

有三十二相。

當趣二處。

必然無疑。

在家當為轉輪聖王。

若其出家。

當成正覺。

十號具足。

佛時頌曰 百福太子生  相師之所記 如典記所載  趣二處無疑 若其樂家者  當為轉輪王 七寶難可獲  為王寶自至 真金千輻具  周匝金輞持 轉能飛遍行  故名為天輪 善調七牙住  高廣白如雪 能善飛虛空  名第二象寶 馬行周天下  朝去暮還食 朱髦孔雀咽  名為第三寶 清淨琉璃珠  光照一由旬 照夜明如晝  名為第四寶 色聲香味觸  無有與等者 諸女中第一  名為第五寶 獻王琉璃寶  珠玉及眾珍 歡喜而貢奉  名為第六寶 如轉輪王念  軍眾速來去 健疾如王意  名為第七寶 此名為七寶  輪象馬純白 居士珠女寶  典兵寶為七 觀此無有厭  五欲自娛樂 如象斷羈靽  出家成正覺 王有如是子  二足人中尊 處世轉法輪  道成無懈怠是時。

父王慇懃再三。

重問相師。

汝等更觀太子三十二相。

斯名何等。

時諸相師即披太子衣。

說三十二相。

一者足安平。

足下平滿。

蹈地安隱。

二者足下相輪。

千輻成就。

光光相照。

三者手足網縵。

猶如鵝王。

四者手足柔軟。

猶如天衣。

五者手足指纖。

長無能及者。

六者足跟充滿。

觀視無厭。

七者鹿膊腸。

上下傭直。

八者鉤[錙-田 貝]骨。

骨節相鉤。

猶如[錙-田 貝]連。

九者陰馬藏。

十者平立垂手過膝。

十一.一一孔一毛生。

其毛右旋。

紺琉璃色。

十二.毛生右旋。

紺色仰靡。

十三.身黃金色。

十四.皮膚細軟。

不受塵穢。

十五.兩肩齊亭。

充滿圓好。

十六.胸有萬字。

十七.身長倍人。

十八.七處平滿。

十九.身長廣等。

如尼拘盧樹。

二十.頰車如師子。

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師子。

二十二.口四十齒。

二十三.方整齊平。

二十四.齒密無間。

二十五.齒白鮮明。

二十六.咽喉清淨。

所食眾味。

無不稱適。

二十七.廣長舌。

左右舐耳。

二十八.梵音清徹。

二十九.眼紺青色。

三十.眼如牛王。

眼上下俱眴。

三十一.眉間白毫柔軟細澤。

引長一尋。

放則右旋螺如真珠。

三十二.頂有肉髻。

是為三十二相。

即說頌曰 善住柔軟足  不蹈地跡現 千輻相莊嚴  光色靡不具 如尼俱類樹  縱廣正平等 如來未曾有  祕密馬陰藏 金寶莊嚴身  眾相互相[日*英] 雖順俗流行  塵土亦不汙 天色極柔軟  天蓋自然覆 梵音身紫金  如華始出池 王以問相師  相師敬報王 稱讚菩薩相  舉身光明具 手足諸支節  中外靡不現 食味盡具足  身正不傾斜 足下輪相現  其音如哀鸞 傭[月*坒]形相具  宿業之所成 臂肘圓滿好  眉目甚端嚴 人中師子尊  威力最第一 其頰車方整  臥脅如師子 齒方整四十  齊密中無間 梵音未曾有  遠近隨緣到 平立不傾身  二手摩捫膝 毛齊整柔軟  人尊美相具 一孔一毛生  手足網縵相 肉髻目紺青  眼上下俱眴 兩肩圓充滿  三十二相具 足跟無高下  鹿膊腸纖傭 天中天來此  如象絕羈靽 解脫眾生苦  處生老病死 以慈悲心故  為說四真諦 開演法句義  令眾奉至尊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薩生時。

諸天在上。

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

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佛時頌曰 人中未曾有  生於二足尊 諸天懷敬養  奉寶蓋寶扇爾時。

父王給四乳母。

一者乳哺。

二者澡浴。

三者塗香。

四者娛樂。

歡喜養育。

無有懈倦。

於是頌曰 乳母有慈愛  子生即付養 一乳哺一浴  二塗香娛樂 世間最妙香  以塗人中尊為童子時。

舉國士女視無厭足。

於是頌曰 多人所敬愛  如金像始成 男女共諦觀  視之無厭足為童子時。

舉國士女眾共傅抱。

如觀寶華。

於是頌曰 二足尊生時  多人所敬愛 展轉共傅抱  如觀寶花香菩薩生時。

其目不眴。

如忉利天。

以不眴故。

名毗婆尸。

於是頌曰 天中天不眴  猶如忉利天 見色而正觀  故號毗婆尸菩薩生時。

其聲清徹。

柔軟和雅。

如迦羅頻伽鳥聲。

於是頌曰 猶如雪山鳥  飲華汁而鳴 其彼二足尊  聲清徹亦然菩薩生時。

眼能徹視見一由旬。

於是頌曰 清淨業行報  受天妙光明 菩薩目所見  周遍一由旬菩薩生時。

年漸長大。

在天正堂。

以道開化。

恩及庶民。

名德遠聞。

於是頌曰 童幼處正堂  以道化天下 決斷眾事務  故號毗婆尸 清淨智廣博  甚深猶大海 悅可於群生  使智慧增廣於時。

菩薩欲出遊觀。

告敕御者嚴駕寶車。

詣彼園林。

巡行遊觀。

御者即便嚴駕訖已還白。

今正是時。

太子即乘寶車詣彼園觀。

於其中路見一老人。

頭白齒落。

面皺身僂。

拄杖羸步。

喘息而行。

太子顧問侍者。

此為何人。

答曰。

此是老人。

又問。

何如為老。

答曰。

夫老者生壽向盡。

餘命無幾。

故謂之老。

太子又問。

吾亦當爾。

不免此患耶。

答曰。

然。

生必有老。

無有豪賤。

於是。

太子悵然不悅。

即告侍者迴駕還宮。

靜默思惟。

念此老苦。

吾亦當有。

佛於是頌曰 見老命將盡  拄杖而羸步 菩薩自思惟  吾未免此難爾時。

父王問彼侍者。

太子出遊。

歡樂不耶。

答曰。

不樂。

又問其故。

答曰。

道逢老人。

是以不樂。

爾時。

父王默自思念。

昔日相師占相太子。

言當出家。

今者不悅。

得無爾乎。

當設方便。

使處深宮。

五欲娛樂。

以悅其心。

令不出家。

即便嚴飾宮館。

簡擇婇女以娛樂之。

佛於是頌曰 父王聞此言  方便嚴宮館 增益以五欲  欲使不出家又於後時。

太子復命御者嚴駕出遊。

於其中路逢一病人。

身羸腹大。

面目黧黑。

獨臥糞除。

無人瞻視。

病甚苦毒。

口不能言。

顧問御者。

此為何人。

答曰。

此是病人。

問曰。

何如為病。

答曰。

病者。

眾痛迫切。

存亡無期。

故曰病也。

又曰。

吾亦當爾。

未免此患耶。

答曰。

然。

生則有病。

無有貴賤。

於是。

太子悵然不悅。

即告御者迴車還宮。

靜默思惟。

念此病苦。

吾亦當爾。

佛於是頌曰 見彼久病人  顏色為衰損 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爾時。

父王復問御者。

太子出遊。

歡樂不耶。

答曰。

不樂。

又問其故。

答曰。

道逢病人。

是以不樂。

於是父王默然思惟。

昔日相師占相太子。

言當出家。

今日不悅。

得無爾乎。

吾當更設方便。

增諸伎樂。

以悅其心。

使不出家。

即復嚴飾宮館。

簡擇婇女以娛樂之。

佛於是頌曰 色聲香味觸  微妙可悅樂 菩薩福所致  故娛樂其中又於異時。

太子復敕御者嚴駕出遊。

於其中路逢一死人。

雜色繒幡前後導引。

宗族親里悲號哭泣。

送之出城。

太子復問。

此為何人。

答曰。

此是死人。

問曰。

何如為死。

答曰。

死者。

盡也。

風先火次。

諸根壞敗。

存亡異趣。

室家離別。

故謂之死。

太子又問御者。

吾亦當爾。

不免此患耶。

答曰。

然。

生必有死。

無有貴賤。

於是。

太子悵然不悅。

即告御者迴車還宮。

靜默思惟。

念此死苦。

吾亦當然。

佛時頌曰 始見有人死  知其復更生 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爾時。

父王復問御者。

太子出遊。

歡樂不耶。

答曰。

不樂。

又問其故。

答曰。

道逢死人。

是故不樂。

於是父王默自思念。

昔日相師占相太子。

言當出家。

今日不悅。

得無爾乎。

吾當更設方便。

增諸伎樂以悅其心。

使不出家。

即復嚴飾宮館。

簡擇婇女以娛樂之。

佛於是頌曰 童子有名稱  婇女眾圍遶 五欲以自娛  如彼天帝釋又於異時。

復飭御者嚴駕出遊。

於其中路逢一沙門。

法服持鉢。

視地而行。

即問御者。

此為何人。

御者答曰。

此是沙門。

又問。

何謂沙門。

答曰沙門者。

捨離恩愛。

出家修道。

攝御諸根。

不染外欲。

慈心一切。

無所傷害。

逢苦不慼。

遇樂不欣。

能忍如地。

故號沙門。

太子曰。

善哉。

此道真正永絕塵累。

微妙清虛。

惟是為快。

即飭御者迴車就之。

爾時。

太子問沙門曰。

剃除鬚髮。

法服持鉢。

何所志求。

沙門答曰。

夫出家者。

欲調伏心意。

永離塵垢。

慈育群生。

無所侵嬈。

虛心靜寞。

唯道是務。

太子曰。

善哉。

此道最真。

尋飭御者。

齎吾寶衣并及乘轝。

還白大王。

我即於此剃除鬚髮。

服三法衣。

出家修道。

所以然者。

欲調伏心意。

捨離塵垢。

清淨自居。

以求道術。

於是。

御者即以太子所乘寶車及與衣服還歸父王。

太子於後即剃除鬚髮。

服三法衣。

出家修道。

佛告比丘。

太子見老.病人。

知世苦惱。

又見死人。

戀世情滅。

及見沙門。

廓然大悟。

下寶車時。

步步中間轉遠縛著。

是真出家。

是真遠離。

時。

彼國人聞太子剃除鬚髮。

法服持鉢。

出家修道。

咸相謂言。

此道必真。

乃令太子捨國榮位。

捐棄所重。

于時。

國中八萬四千人往就太子。

求為弟子。

出家修道。

佛時頌曰 撰擇深妙法  彼聞隨出家 離於恩愛獄  無有眾結縛于時。

太子即便納受。

與之遊行。

在在教化。

從村至村。

從國至國。

所至之處。

無不恭敬四事供養。

菩薩念言。

吾與大眾。

遊行諸國。

人間憒鬧。

此非我宜。

何時當得離此群眾。

閑靜之處以求道真。

尋獲志願。

於閑靜處專精修道。

復作是念。

眾生可愍。

常處闇冥。

受身危脆。

有生.有老.有病.有死。

眾苦所集。

死此生彼。

從彼生此。

緣此苦陰。

流轉無窮。

我當何時曉了苦陰。

滅生.老.死。

復作是念。

生死何從。

何緣而有。

即以智慧觀察所由。

從生有老死。

生是老死緣。

生從有起。

有是生緣。

有從取起。

取是有緣。

取從愛起。

愛是取緣。

愛從受起。

受是愛緣。

受從觸起。

觸是受緣。

觸從六入起。

六入是觸緣。

六入從名色起。

名色是六入緣。

名色從識起。

識是名色緣。

識從行起。

行是識緣。

行從癡起。

癡是行緣。

是為緣癡有行。

緣行有識。

緣識有名色。

緣名色有六入。

緣六入有觸。

緣觸有受。

緣受有愛。

緣愛有取。

緣取有有。

緣有有生。

緣生有老.病.死.憂.悲.苦惱。

此苦盛陰。

緣生而有。

是為苦集。

菩薩思惟。

苦集陰時。

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

於時。

菩薩復自思惟。

何等無故老死無。

何等滅故老死滅。

即以智慧觀察所由。

生無故老死無。

生滅故老死滅。

有無故生無。

有滅故生滅。

取無故有無。

取滅故有滅。

愛無故取無。

愛滅故取滅。

受無故愛無。

受滅故愛滅。

觸無故受無。

觸滅故受滅。

六入無故觸無。

六入滅故觸滅。

名色無故六入無。

名色滅故六入滅。

識無故名色無。

識滅故名色滅。

行無故識無。

行滅故識滅。

癡無故行無。

癡滅故行滅。

是為癡滅故行滅。

行滅故識滅。

識滅故名色滅。

名色滅故六入滅。

六入滅故觸滅。

觸滅故受滅。

受滅故愛滅。

愛滅故取滅。

取滅故有滅。

有滅故生滅。

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

菩薩思惟。

苦陰滅時。

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

爾時。

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

如實知。

如實見已。

即於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時頌曰 此言眾中說  汝等當善聽 過去菩薩觀  本所未聞法 老死從何緣  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觀已  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緣  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  知生從有起 取彼取彼已  展轉更增有 是故如來說  取是有因緣 如眾穢惡聚  風吹惡流演 如是取相因  因愛而廣普 愛由於受生  起苦羅網本 以染著因緣  苦樂共相應 受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受 以是思惟已  知受由觸生 觸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觸 如是思惟已  觸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緣  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  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緣  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  名色從識生 識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識 如是思惟已  知識從行生 行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  知行從癡生 如是因緣者  名為實義因 智慧方便觀  能見因緣根 苦非賢聖造  亦非無緣有 是故變易苦  智者所斷除 若無明滅盡  是時則無行 若無有行者  則亦無有識 若識永滅者  亦無有名色 名色既已滅  即無有諸入 若諸入永滅  則亦無有觸 若觸永滅者  則亦無有受 若受永滅者  則亦無有愛 若愛永滅者  則亦無有取 若取永滅者  則亦無有有 若有永滅者  則亦無有生 若生永滅者  無老病苦陰 一切都永盡  智者之所說 十二緣甚深  難見難識知 唯佛能善覺  因是有是無 若能自觀察  則無有諸入 深見因緣者  更不外求師 能於陰界入  離欲無染者 堪受一切施  淨報施者恩 若得四辯才  獲得決定證 能解眾結縛  斷除無放逸 色受想行識  猶如朽故車 能諦觀此法  則成等正覺 如鳥遊虛空  東西隨風遊 菩薩斷眾結  如風靡輕衣 毗婆尸閑靜  觀察於諸法 老死何緣有  從何而得滅 彼作是觀已  生清淨智慧 知老死由生  生滅老死滅毗婆尸佛初成道時。

多修二觀。

一曰安隱觀。

二曰出離觀。

佛於是頌曰 如來無等等  多修於二觀 安隱及出離  仙人度彼岸 其心得自在  斷除眾結使 登山觀四方  故號毘婆尸 大智光除冥  如以鏡自照 為世除憂惱  盡生老死苦毗婆尸佛於閑靜處復作是念。

我今已得此無上法。

甚深微妙。

難解難見。

息滅.清淨。

智者所知。

非是凡愚所能及也。

斯由眾生異忍.異見.異受.異學。

依彼異見。

各樂所求。

各務所習。

是故於此甚深因緣。

不能解了。

然愛盡涅槃。

倍復難知。

我若為說。

彼必不解。

更生觸擾。

作是念已。

即便默然不復說法。

時。

梵天王知毗婆尸如來所念。

即自思惟。

念此世間便為敗壞。

甚可哀愍。

毗婆尸佛乃得知此深妙之法。

而不欲說。

譬如力士屈伸臂頃。

從梵天宮忽然來下。

立於佛前。

頭面禮足。

却住一面。

時。

梵天王右膝著地。

叉手合掌白佛言。

唯願世尊以時說法。

今此眾生塵垢微薄。

諸根猛利。

有恭敬心。

易可開化。

畏怖後世無救之罪。

能滅惡法。

出生善道。

佛告梵王。

如是。

如是。

如汝所言。

但我於閑靜處默自思念。

所得正法甚深微妙。

若為彼說。

彼必不解。

更生觸擾。

故我默然不欲說法。

我從無數阿僧祇劫。

勤苦不懈。

修無上行。

今始獲此難得之法。

若為婬.怒.癡眾生說者。

必不承用。

徒自勞疲。

此法微妙。

與世相反。

眾生染欲。

愚冥所覆。

不能信解。

梵王。

我觀如此。

是以默然不欲說法。

時。

梵天王復重勸請。

慇懃懇惻。

至于再三。

世尊。

若不說法。

今此世間便為壞敗。

甚可哀愍。

唯願世尊以時敷演。

勿使眾生墜落餘趣。

爾時。

世尊三聞梵王慇懃勸請。

即以佛眼觀視世界。

眾生垢有厚薄。

根有利鈍。

教有難易。

易受教者畏後世罪。

能滅惡法。

出生善道。

譬如優鉢羅花.鉢頭摩華.鳩勿頭華.分陀利華。

或有始出汙泥未至水者。

或有已出與水平者。

或有出水未敷開者。

然皆不為水所染著。

易可開敷。

世界眾生。

亦復如是。

爾時。

世尊告梵王曰。

吾愍汝等。

今當開演甘露法門。

是法深妙。

難可解知。

今為信受樂聽者說。

不為觸擾無益者說。

爾時。

梵王知佛受請。

歡喜踊躍。

遶佛三匝。

頭面禮足。

忽然不現。

其去未久。

是時如來靜默自思。

我今先當為誰說法。

即自念言。

當入槃頭城內。

先為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開甘露法門。

於是。

世尊如力士屈伸臂頃。

於道樹忽然不現。

至槃頭城槃頭王鹿野苑中。

敷座而坐。

佛於是頌曰 如師子在林  自恣而遊行 彼佛亦如是  遊行無罣礙毘婆尸佛告守苑人曰。

汝可入城。

語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

寧欲知不。

毘婆尸佛今在鹿野苑中。

欲見卿等。

宜知是時。

時。

彼守苑人受教而行。

至彼二人所。

具宣佛教。

二人聞已。

即至佛所。

頭面禮足。

却坐一面。

佛漸為說法。

示教利喜。

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欲惡不淨。

上漏為患。

讚歎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

爾時。

世尊見此二人心意柔軟。

歡喜信樂。

堪受正法。

於是即為說苦聖諦。

敷演開解。

分布宣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

爾時。

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

即於座上遠離塵垢。

得法眼淨。

猶若素質易為受染。

是時。

地神即唱斯言。

毗婆尸如來於槃頭城鹿野苑中轉無上法輪。

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人所不能轉。

如是展轉。

聲徹四天王。

乃至他化自在天。

須臾之頃。

聲至梵天。

佛時頌曰 歡喜心踊躍  稱讚於如來 毘婆尸成佛  轉無上法輪 初從樹王起  往詣槃頭城 為騫茶提舍  轉四諦法輪 時騫茶提舍  受佛教化已 於淨法輪中  梵行無有上 彼忉利天眾  及以天帝釋 歡喜轉相告  諸天無不聞 佛出於世間  轉無上法輪 增益諸天眾  減損阿須倫 昇仙名普聞  善智離世邊 於諸法自在  智慧轉法輪 觀眾平等法  息心無垢穢 以離生死扼  智慧轉法輪 苦滅離諸惡  出欲得自在 離於恩愛獄  智慧轉法輪 正覺人中尊  二足尊調御 一切縛得解  智慧轉法輪 教化善導師  能降伏魔怨 彼離於諸惡  智慧轉法輪 無漏力降魔  諸根定不懈 盡漏離魔縛  智慧轉法輪 若學決定法  知諸法無我 此為法中上  智慧轉法輪 不以利養故  亦不求名譽 愍彼眾生故  智慧轉法輪 見眾生苦厄  老病死逼迫 為此三惡趣  智慧轉法輪 斷貪瞋恚癡  拔愛之根原 不動而解脫  智慧轉法輪 難勝我已勝  勝已自降伏 已勝難勝魔  智慧轉法輪 此無上法輪  唯佛乃能轉 諸天魔釋梵  無有能轉者 親近轉法輪  饒益天人眾 此等天人師  得度于彼岸是時。

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

見法得果。

真實無欺。

成就無畏。

即白毘婆尸佛言。

我等欲於如來法中淨修梵行。

佛言。

善來。

比丘。

吾法清淨自在。

修行以盡苦際。

爾時。

二人即得具戒。

具戒未久。

如來又以三事示現。

一曰神足。

二曰觀他心。

三曰教誡。

即得無漏.心解脫.生死無疑智。

爾時。

槃頭城內眾多人民。

聞二人出家學道。

法服持鉢。

淨修梵行。

皆相謂曰。

其道必真。

乃使此等捨世榮位。

捐棄所重。

時。

城內八萬四千人往詣鹿野苑中毘婆尸佛所。

頭面禮足。

却坐一面。

佛漸為說法。

示教利喜。

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欲惡不淨。

上漏為患。

讚歎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

爾時。

世尊見此大眾心意柔軟。

歡喜信樂。

堪受正法。

於是即為說苦聖諦。

敷演開解。

分布宣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時。

八萬四千人即於座上遠塵離垢。

得法眼淨。

猶如素質易為受色。

見法得果。

真實無欺。

成就無畏。

即白佛言。

我等欲於如來法中淨修梵行。

佛言。

善來。

比丘。

吾法清淨自在。

修行以盡苦際。

時。

八萬四千人即得具戒。

具戒未久。

世尊以三事教化。

一曰神足。

二曰觀他心。

三曰教誡。

即得無漏.心解脫.生死無疑智現前。

八萬四千人聞佛於鹿野苑中。

轉無上法輪。

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人所不能轉。

即詣槃頭城毘婆尸佛所。

頭面禮足。

却坐一面。

佛時頌曰 如人救頭燃  速疾求滅處 彼人亦如是  速詣於如來時。

佛為說法亦復如是。

爾時。

槃頭城有十六萬八千大比丘眾。

提舍比丘.騫茶比丘於大眾中上昇虛空。

身出水火。

現諸神變。

而為大眾說微妙法。

爾時。

如來默自念言。

今此城內乃有十六萬八千大比丘眾。

宜遣遊行。

各二人俱在在處處。

至於六年。

還來城內說具足戒。

時。

首陀會天知如來心。

譬如力士屈伸臂頃。

從彼天沒。

忽然至此。

於世尊前。

頭面禮足。

却住一面。

須臾白佛言。

如是。

世尊。

此槃頭城內比丘眾多。

宜各分布。

處處遊行。

至於六年。

乃還此城。

說具足戒。

我當擁護。

令無伺求得其便者。

爾時。

如來聞此天語。

默然可之。

時。

首陀會天見佛默然許可。

即禮佛足。

忽然不現。

還至天上。

其去未久。

佛告諸比丘。

今此城內。

比丘眾多。

宜各分布。

遊行教化。

至六年已。

還集說戒。

時。

諸比丘受佛教已。

執持衣鉢。

禮佛而去。

佛時頌曰 佛悉無亂眾  無欲無戀著 威如金翅鳥  如鶴捨空池時。

首陀會天於一年後告諸比丘。

汝等遊行已過一年。

餘有五年。

汝等當知。

訖六年已。

還城說戒。

如是至于六年。

天復告言。

六年已滿。

當還說戒。

時。

諸比丘聞天語已。

攝持衣鉢。

還槃頭城。

至鹿野苑毘婆尸佛所。

頭面禮足。

却坐一面。

佛時頌曰 如象善調  隨意所之 大眾如是  隨教而還爾時。

如來於大眾前上昇虛空。

結加趺坐。

講說戒經。

忍辱為第一。

佛說涅槃最。

不以除鬚髮害他為沙門。

時。

首陀會天去佛不遠。

以偈頌曰 如來大智  微妙獨尊 止觀具足  成最正覺 愍群生故  在世成道 以四真諦  為聲聞說 苦與苦因  滅苦之諦 賢聖八道  到安隱處 毘婆尸佛  出現于世 在大眾中  如日光曜說此偈已。

忽然不現。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我自思念。

昔一時於羅閱城耆闍崛山。

時生是念。

我所生處。

無所不遍。

唯除首陀會天。

設生彼天。

則不還此。

我時。

比丘。

復生是念。

我欲至無造天上。

時。

我如壯士屈伸臂頃。

於此間沒。

現於彼天。

時。

彼諸天見我至彼。

頭面作禮。

於一面立。

而白我言。

我等皆是毘婆尸如來弟子。

從彼佛化。

故來生此。

具說彼佛因緣本末。

又尸棄佛.毘沙婆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皆是我師。

我從受化。

故來生此。

亦說諸佛因緣本末。

至生阿迦尼吒諸天。

亦復如是。

佛時頌曰 譬如力士  屈伸臂頃 我以神足  至無造天 第七大仙  降伏二魔 無熱無見  叉手敬禮 如晝度樹  釋師遠聞 相好具足  到善見天 猶如蓮華  水所不著 世尊無染  至大善見 如日初出  淨無塵翳 明若秋月  詣一究竟 此五居處  眾生所淨 心淨故來  詣無煩惱 淨心而來  為佛弟子 捨離染取  樂於無取 見法決定  毘婆尸子 淨心善來  詣大仙人 尸棄佛子  無垢無為 以淨心來  詣離有尊 毘沙婆子  諸根具足 淨心詣我  如日照空 拘樓孫子  捨離諸欲 淨心詣我  妙光焰盛 拘那含子  無垢無為 淨心詣我  光如月滿 迦葉弟子  諸根具足 淨心詣我  不亂大仙 神足第一  以堅固心 為佛弟子  淨心而來 為佛弟子  禮敬如來 具啟人尊  所生成道 名姓種族  知見深法 成無上道  比丘靜處 離于塵垢  精勤不懈 斷諸有結  此是諸佛 本末因緣  釋迦如來 之所演說佛說此大因緣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请大师们帮我看看我一生的运

1979年9月28日出生时间:8.40 am马来西亚女请大师们帮我看看我一生的运事业

父母缘

姻缘

家庭

人缘

财运。

等等谢谢
誓解千人惑只批有緣人於網路中無法考六親定刻分僅以來人所言1979 9/28 am8:40定盤己未年癸酉月戊戌日丙辰時下時辰三刻第十分若此刻分有誤

則此命條文非汝所有先天命:歷盡心苦

六親骨肉總無緣虎豹惡星臨

千里迢迢作充軍畫餅難充飢

行人不相宜甲子入戶

春風重來。

(夫為1984年出生) 半簾風捲楊花舞

溫飽晚年樂有餘寶鏡重磨

光景非舊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天下女人的婚戀必修課:嫁人經濟學

天下女人的婚戀必修課:嫁人經濟學
世界幹最多女人的男人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我要跟畢業有關的流行歌曲。

我要跟畢業有關的流行歌曲

想要再畢業時可以做的語卡

請順便附上歌詞。


張惠妹*永遠的畫面~我們上屆的畢業歌就要離別 勇敢的流淚 而你的眼神超越了語言不說再見 我們卻了解 分開了不代表會改變誰需要誰 白雲和藍天 依偎才有美好的畫面大風一吹 離得並不遠 下次見面以前都記得那感覺芳草碧連天 固執的季節 寒冬一過還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謝芳草碧連天 永遠的畫面 當我想念閉上雙眼你在(我)心裡面離別以前 已開始想念 讓期待緊緊連結這一切走慢一點 不管有多遠 放不下就代表不會變Twins*瓶中沙~我們這屆的畢業歌樹梢的枝椏  開滿鳳凰花  問你知道嗎  成長要代價  風雨在敲打  我放心不下 去年的嫩芽  又怎能無暇  親愛的朋友  與你共渡的年華  讓我的回憶很瀟灑 瓶中沙裝的話  我用筆寫下 海風颳竹籬笆  我們埋下它  瓶中沙寫的話  問你是否還牽掛 那張年輕熟悉的臉頰  留長的髮  逃離過的家  (記得多年後的下午茶  我們約好  要一起喝下)四季在變化  秋冬又春夏 問你知道嗎  年少在尷尬  說過的笑話  曾經吵的架  我們牢記它  友誼在長大 讓青春喧嘩  我們大聲的表達  將未來的地圖重畫  品冠*最想念的季節半開玩笑才打破沉默 無論如何可別太想我說不出口還是要說祝你順風啊 沒有關係 不必擔心我偶爾陽光偶爾雷陣雨 時光如浮雲散落如島嶼曾經我們奮不顧身捲向浪裡去 漩渦的記憶潮汐裡浮游我所有瘋狂所有悲傷只有你了解 最想念的季節 最初的那一天我愛說的夢你愛的歌靜止於完美 人生多麼善變啊 已無所謂不像想的那麼容易啊 是誰說的有捨才有得你陪我鬧 你陪我笑 陪我不說話 你陪我寫的歌 還有誰能感應我所有瘋狂所有悲傷只有你了解 最想念的季節 最初的那一天我愛說的夢你愛的歌苦澀而甘甜 隨我遠走高飛 緣起緣滅未知的世界慢慢向外傾斜 未來還要多久 還給我一個夢我有天空 自由灑脫 不管世界多麼大 也不怕 有層層雲霧我緩緩飄落海的那邊星光的草原 卻已找不到我流過的一滴淚我默默追尋昨天的我最遠到哪裡 明天不再有你我怎麼瘋狂怎麼悲傷沒有人了解 最想念的季節 最初的那一天我愛說的夢你愛的歌往事如雲煙 停在那一年 雨最大那一天最想念的季節 有人記得嗎范范*啟程~也是我們上屆的畢業歌每一天 都有一些事情將會發生每段路 都有即將要來的旅程每顆心 都有值得期待的成分每個人 都有愛上另一個人的可能想愛就不能害怕會有傷痕沒有人完整 卻有人能信任 才找到永恆想到達明天 現在就要啟程 只有你能帶我走向未來的旅程想到達明天 現在就要啟程 你能讓我看見黑夜過去 天開始明亮的過程信樂團*天高地厚你累了沒有 可否伸出雙手 想擁抱 怎能握著拳頭我們還有很多夢沒做 還有很多明天要走 要讓世界聽見我們的歌準備好沒有 時間不再回頭 想要飛 不必任何理由不管世界盡頭多寂寞 你的身邊一定有我 我們說過不管天高地厚想飛到 那最高最遠最灑脫 想擁抱 在最美麗的那一刻想看見 陪我到最後誰是朋友 你是我最期待的那一個可以一起闖禍一起沈默一起走 可以一起飛翔一起淪落不管天高地厚陪著我 陪我一起大聲狂吼想飆到 那最高最遠最遼闊 想唱完 那最感動的一首歌沒看見 那天高地厚不肯放手 因為我有我想要的朋友 你是我最想要的朋友 可米小子*青春紀念冊全:給你我的心作紀念 這份愛 任何時刻你打開都新鮮有我陪伴 多苦都變成甜 睜開眼就看見永遠給我你的心作紀念 我的夢 有你的祝福才能夠完全風浪再大 我也會勇往直前 我們的愛 鑲在青春的紀念冊安鈞璨:去年夏天 數著貝殼和浪花的海邊王傳一:我們祈禱著明年的今天 還能夠保持這樣無憂笑臉安鈞璨:你是夏天 有海風吹過棕櫚的藍天曾少宗:讓我忘記了眼淚有多鹹張庭偉:你一出現就是晴天王傳一:還想聽你任性的說張庭偉:要帶我去環遊世界 就算整個世界都改變也不改變 為你勇敢的自己全:給你我的心作紀念 這份愛 任何時刻你打開都新鮮有我陪伴 多苦都變成甜 睜開眼就看見永遠給我你的心作紀念 我的夢 有你的祝福才能夠完全風浪再大 我也會勇往直前 我們的愛 鑲在青春的紀念冊安鈞璨:一年以後 我們踏上了各自的旅途申東靖:雖然經歷過不同的故事 仍記得海邊的約定張庭偉:還想聽你任性的說 要帶我去環遊世界曾少宗:就算整個世界都改變王傳一:也不改變 為你勇敢的自己張善為*真夏的櫻花笑一個吧 親愛的朋友阿 把悲傷留在昨天 鎖上還記的那些 我們說過的夢想 你的笑臉 燦爛如花總有一天你我會再見面阿 雖然要像這櫻花各奔天涯歲月或許會改變你我的模樣 我的思念永不放假明天的世界 等待我們擁抱它 在我心中 裝著你祝福的話SAKURA SAKURA 灑滿青春的魔法擦乾眼淚說聲再會 都是成長的代價SAKURA SAKURA 昂首風雨中 有愛我最大期待他日花開的季節裡 回家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請問肖豬是否合適此名 請姓名學老師幫我分析一下

問題如上小女72年10月30日國曆早3時生徐梓淳我想知道我這個名字真的不適合我嗎?這個名字去給別的老師算過.老師說這個名字會越來越胖不適合用所以幫我配了19跟12筆劃的字.只說我的命適合41筆劃.但是我不知道怎麼配才好.所以請懂姓名學的老師幫我看一下.謝謝!19筆劃:蕾.薇.麗.濼.簹.襄12筆劃:涪.涵.涬.茹.淳.筎這兩組要怎麼配對會比較好?未來的老公屬雞70年8月4號這些字會跟他沖到嗎?
姓名學—【專業版】整體分析我的命名的方法: ◎ 1、 八字的喜用神(老祖先傳統的方法)◎ 2、 生肖屬性(近代新解)◎ 3、 三才五格吉祥(台大李○為大師慣用的方法)◎ 4、 組合後的涵義高雅(一般通例)◎ 5、 好記好寫無諧音(一般通例)姓名 徐-10[金] 麗-19[火] 涵-12[水] 評鑑 (吉) 五格 天格-11(木) 人格-29(水) 地格-31(木) 外格-13(火) 總格-41(木) 姓名數理分析推算 ◇五格剖析◇--------------------------------------------------------------------------------1. 〖天格數理〗11(木) : [天格數是先祖遺傳下來的

其數理對人的影響不大]甲、[旱苗逢雨] 萬物更新

調順發達

恢弘澤世

繁榮富貴。

(吉)2. 〖人格數理〗29(水) : [人格數又稱主運

是整個姓名的中心點

影響人一生的命運]甲、[智謀] 智謀優秀

財力歸集

名聞海內

成就大業。

(吉)乙、個性聰明而性情坦然

做事努力且忍耐力強

有財運配置者中年前就可名利雙收

財運配置不佳時則一生只能平凡度日

大運被克則反凶。

3. 〖地格數理〗31(木) : [地格又稱前運

是前半生的命運

會影響中年以前]甲、[春日花開] 智勇得志

博得名利

統領眾人

繁榮富貴。

(吉)4. 〖總格數理〗41(木) : [又稱後運

是後半生的命運

影響中年到老年]甲、[有德] 純陽獨秀

德高望重

和順暢達

博得名利。

此數為最大好運數。

(吉)5. 〖外格數理〗13(火) : [外格又稱靈運

主管命運之靈力、社交能力和智慧]甲、[春日牡丹] 才藝多能

智謀奇略

忍柔當事

鳴奏大功。

(吉)◇天、人、地三才剖析◇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紫微斗數全書

[紫微]紫微斗數全書 [原文地址]2009-12-03 17:58:06 來自:蘇黎(風雲蔽月)紫微斗数全集 简体典藏版 点此右键右存为下载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參同契2

參同契2參同契2明兩知竅章第七上德無為

不以察求。

下德為之

其用不休。

上閉則稱有

下閉則稱無。

無者以奉上

上有神德居。

此兩恐穴法

金氣亦相胥。

知白守黑

神明自來。

白者金精

黑者水基。

水者道樞

其數名一。

陰陽之始

玄含黃芽

五金之主。

北方河車

故鉛外黑

內懷金華

被褐懷玉

外為狂夫。

金為水母

母隱子胎。

水為金子

子藏母胞。

真人至妙

若有若無

彷彿太淵

乍浮乍沉

退而分布

各守境隅

採之類白

造之則朱

煉為表衛。

白裏真居

方圓徑寸

混而相拘

先天地生

巍巍尊高

旁有垣闕

狀似蓬壺

環匝關閉

四通踟躕

守御密固

閼絕奸邪

曲閤相通

以戒下虞

可以無思

難以愁勞

神氣滿室

莫之能留

守之者昌

失之者亡

動靜休宜

常與人俱。

〔註譯〕上德者

體全德之人也

無不為之士也。

男女當二八之年

真精全而欲泄。

全德之人

則能保愛而渾無虧。

又遇明師

授以無為修攝之道

以永其壽

是謂無不為之士

是謂上德之全人也

是即聖人行無為之?#92;也。

下德者;竊造化之人也。

盜萬物之士也。

夫一切人。

年甫二八

真精未泄

謂之純乾

逮夫情欲一動

乾之中爻

走入坤宮。

乾不能純

心虛為離

由是漏泄。

存而有者

復幾何哉?惟至人者

不待其極

乃行聖人復全之道。

以仙其身

是謂下德之士。

是竊造化之人也

是即聖人率性之道

是即神人有為之也。

上德之士

無為而無不為也。

得太極全體

成後天之?#92;

是曰:不以察求。

下德者;有為而有以為也

奪造化之用。

成先天之?#92;

是曰:其用不休。

仙師云:始於有作無人見

及至無為眾始知。

但見無為為要妙

孰知有作是根基。

斯言道盡金丹之事

非易也。

至人不得已也而行之。

老子故曰:夫佳兵者

不祥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92;謂此也。

上閉則稱有

上閉為坤

坤之為德

其靜也翕。

有乃坎中之戊土

內有先天真一之?。

下閉則稱無

下閉為乾

乾之為德

其靜也專。

無乃離中之己土。

中藏後天

自然之汞

到此雙明兩用之竅。

經曰: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竅

此兩者

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聖人無兩心

其玄言妙語

未嘗高遠

萬世莫能測其端倪

必要師授之。

黃帝上聖

若不師廣成子

豈能自明此道

即只此竅

聖人無可奈何形容

極到了處

伏犧畫卦

首以乾坤兩象。

以定此竅。

文王不隱

重而明之。

孔子翼出乾直坤闢之義。

老子乃云

玄牝之門

是謂天地根。

釋迦喻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此皆直指而可見矣。

上士或能自明此竅

其中?#92;用

非師莫明。

無者以奉上;無:言己性

有:即戊情。

若己之性

能奉戊之情

則情之義

肯戀性之仁矣。

上有神德居;?#92;先天一氣

自虛無中來者

神之德也。

仙翁重指曰:此兩孔穴法

金氣亦相胥。

此兩句為參同契之關鍵

萬世之下

慧饒顏閔

不能自通。

雲房翁曰:生我之門死我戶

幾個醒醒幾個悟

夜來鐵漢細思量

長生不死由人做。

只那生我之門死我戶

豈非兩孔穴也。

如前止陳乾坤

日月照化之理

至此纔定玄關

便指金水二物

作書次第

不?x若此

修丹之士

既明此竅

且參金?為何物

相胥為何用?深達洞曉

方可煉丹

知白守黑

知其金之精純

白而無污

是白也。

守黑之基

待時卯生水

是守黑也。

水之初生

名為先天

以其至真

號曰神明。

白黑相符

金水泛旺

一遇己土

制水淘金

金水滿爐

故曰;神明自來。

何謂水者;道樞。

其數名一。

?#92;水從天一而生

故為陰陽之始。

玄含黃芽者;翼曰:陰雖有美含之

以從王事

即太玄為水

黃芽為丹。

水中有丹

因喻之曰;玄含黃芽。

黑鉛之中

內蘊白金

河車之中

內藏黃芽

亦猶土而懷玉。

衣若被褐

則害不至。

金為水母。

?#92;兌金生坎水

而坎之中爻屬金

故云:母隱子胎。

水為金子

壬癸之水

自西而生

兌之中爻

乃屬於坎

故云:子藏母胞。

真人至妙者;真人即乾之體。

乾之為物

至神至妙

其為形也

或有或無

太淵即坤之象。

坤之為物

能沉能服浮

其為形也

莫見莫聞。

故乾能變化

坤德資生。

既已化生

乾坤分布

各守其境。

採之類白者

是鉛中有銀而白

造為內丹則朱

獨煉則成胡粉

其採外丹而練

亦類乎是。

然外丹者常須表衛

外?如朱之紅潤

內使不失其真白也。

方圓徑寸

混而相拘者

?#92;杳冥之中有物

則太極未分之時

為先天地

內蘊?戙u一之?

居乎太極之前

乃象帝之先。

故云:巍巍尊高也。

旁有垣闕

狀似蓬壺。

乾之為象

亦似垣闕

亦如蓬壺。

法象形容

一身一己

如上指鼎器而言

環匝關閉

即表衛也。

四通蜘躕

密外護也。

守禦密固者

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非道也。

閼絕奸邪者

其出入以法度

限內外使知懼

令白裏真居也。

曲閤相通者

必置壇憚精研

以戒不虞之患。

仙翁慈悲

自環匝關閉而下

歷歷指教

恐有不虞之害。

又須無思無慮

難以憂愁勞役

故云:可以無思

難以愁勞。

俾神氣滿室

而不致虧損。

故云:守之者昌

失之者亡。

水若稍不固

便致傾喪

是以動靜休息

傾刻不敢放恣而忽慢

則金鼎之器

彼我堅固

而互相調伏。

故云:常與人俱。

此章直指

兩竅之體

發明金水之用。

修行之人

看誦參同契

到此方知人頭一?

便是難能之事。

然下德之器

修有為之道

其?#92;全資於煉己也。

煉己稍欠

神明不來。

周易參同契明辯邪正章第八是非歷臟法

內觀有所思

履行步斗宿

六甲以日辰

陰道厭九一

濁亂弄元胞

食氣鳴腸胃

吐正吸外邪

晝夜不臥寐

晦朔未嘗休

身體日疲倦

恍惚狀若癡

百脈鼎沸馳

不得清澄居

累土立壇宇

朝暮敬祭祀

鬼物見形象

夢寐感慨之。

心歡意喜悅

自謂必延期

遽以夭命死

腐露其形骸

舉措輒有違。

悖逆失樞機

諸術甚眾多

千條有萬餘

前卻違黃老

曲折戾九都

明者省厥旨

曠然知所由

勤而行之

夙夜不休

伏食三載

輕舉遠遊

跨火不焦

入水不溺

能存能亡

長樂無憂

道成德就

潛伏俟時

太乙乃召

移居中州

功滿上升

膺籙受圖。

〔註譯〕做修行人

須明大道之正

倘非陰陽配合

坎離施化

外此皆為旁門左道

如內視五臟

存想泗呵

外履斗宿

步罡握訣

或習房中之術

御女三峰

或行九一之道

劍法五事

對境接氣

濁亂元胞

是皆穢行

乃旁門之最下者

又如吐正吸邪

忍饑食氣

或論年打坐

晝夜不眠

或立壇祭神

鬼物見象

此又旁門之亂道者

是使精神恍惚

百脈沸馳

心意日歡

夢寐夜作

千蹊百徑

然總無功。

既違黃老之教言

不參真師陰陽之同類

曲折而招九都之戾

何由而結一黍之珠。

本冀延年

故因促壽。

若有明達之士

復遇真師之言

曠然行之

愈勤不怠

夙夜不休以求藥

專心伏食

而密行三載

一任遠遊

九年足可輕舉

積累一紀

水火不傷

居洞府以無憂

宴瑤池而常樂。

已成道者

則潛伏更積德以待時

三天有名

太乙乃召

俾司仙職

移居中洲。

若有功高

飛身三境

加封進級

膺籙受圖。

如張葛旌陽

浮丘鍾呂列聖已。

然後聖已

遵而行之也。

此章仙翁力言

一迷一明

一邪一正

邪則九都譴戾

正則行滿飛昇

理之必然

無可積慮。

至於下手工夫

次第在後。

周易參同契龍虎兩弦章第九火記不虛作

演易以明之。

偃月法爐鼎

白虎為熬樞;汞日為流珠

青龍與之俱。

舉東以合西

魂魄自相拘。

上弦兌數八

下弦艮亦八

兩弦合其精

乾坤體乃成。

二八應一斤

易道正不傾〔註譯〕仙翁鋪設到此

方言爐鼎

龍虎弦氣

曰:偃月爐。

月曰:白虎

曰:上弦

曰:兌

曰:魄

屬於西也

彼也

玉池也

曰:汞。

日曰:流珠

曰:青龍

曰:下弦

曰:艮

曰;魂

屬於東也

我也

金鼎也。

偃月爐者;即太乙神爐

是之謂陰爐也。

以其偃仰

似月初生之象。

白虎乃西方兌宮之物

天地初分

元屬於彼

其虎之威

叩之則應

含弘光大

品物資生。

雖能傷人

殺人

卻蘊大乘氣象。

文王重易曰;履虎尾

不咥人

亨。

又曰:履道坦坦

幽人貞

吉。

孔子曰:說而應乎乾

又曰:素履之往

獨行願也。

修丹之士

知畏此虎

要先降而伏之。

既能伏之

則可為熬之樞

而不咥人也。

離為日

為汞

中有硃砂

名曰:流珠。

青龍乃東方震宮之物

劫運既周

元屬於我

此龍之勢

威能變化

感而遂通

雲行雨施

品物流行。

乾之九二

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

子曰:龍德-而中正也。

世人不悟

此龍生生之功

每服其害。

若人悟而畏之

調而降之

則能軀駕而用之矣。

舉東以和西

則嘉會而合禮也

兌艮數各八

流戊而就己也。

魂魄自相拘

金木不間隔也。

兩弦合精

乾坤體成。

易道不傾者

必二八相停

而成一斤也。

一斤;指圓成之數

數乃積小以成大

故十粉曰九

一九曰黍

一黍餘曰刀圭。

六十四黍曰一圭

十黍曰累

十累曰銖

兩銖四累為錢

十錢為兩

八銖為緇

說文六銖為?

監韻八兩為錙

二者皆偽

三錙為兩

是二十四銖也。

十六兩為一斤

斤有三百八十四銖

斤四兩為錙也。

古人分銖以應卦爻之數周易參同契金近歸性章第十金入於猛火

色不奪精光

自開闢以來

日月不虧明

金不失其重。

日月形如常。

常金本從月生

朔旦受日符

金返歸其母

月晦日相包

隱藏其匡郭

沉淪於洞虛

金復其故性

威光鼎乃熹。

〔註〕仙翁無一泛言至此

指金之為用

非金之功

則不成丹

故云金丹。

卻非世上金玉之金

非從土石中出者

乃天地造化五行顛倒之妙。

自乾坤大化窟中而產者

此金是也。

今之盲師

但說金丹

便自慌忙。

不知所為何者

此金是也。

今之盲師

但說金丹

便自慌忙。

不知所為何者。

口說修行

又不得聞金丹之名

亦不究竟參同契之語

?誑於世

豈知仙翁歷歷指示

此金神化之用。

有輩愚人

每?是書

而不察陰陽

真金體用

乃猜為燒煉爐火等事。

惜哉昧哉。

若不與世露些消息

則萬世之下

此書愈高愈遠。

人既不能窺其畔岸

遂皆棄而不觀

抑何從而求修行之旨耶。

上根利器要知此金在鴻濛混沌之先

太極未判之始

元屬於乾

故謂之乾金。

大劫欲交

則謀報混沌之德者

至是以乾初交坤

此金顛蹶蹄

驟奔入坤宮

謂之坤中金。

坤得此金

內實而為坎

坤之三爻

本皆中虛

號曰坤土。

既得此金

以實其中

而成坎象。

坎之正位

居於北方癸水之地

是為坎水。

金藏其中

故謂之水中金。

夫水中之金

為先天之寶

不能久居於後天之坎。

因化為兌

兌或躍於北方之坎戶

占西天之酉方。

則此金

日生夜長

酉之正位屬兌

是以此金

主行丹道於夜行之中

故稱之為兌金也。

煉丹之士

尋微索賾

原始要終

格物致知

探其原流

審其根苗。

周易參同契二土全功章第十一子午數合三

戊己號稱五

三五既和諧

八石正綱紀

呼吸相含育

佇思為夫婦

黃土金之父

流珠水之子

水以土為鬼

土鎮水不起

朱雀為火精

執平調勝負

水盛火消滅

俱死歸厚土

三性既合會

本性共宗祖

巨勝尚延年

還丹可入口

金性不敗朽

故為萬物寶

術士伏食之

壽命得長久

土遊行於四季

守界定規矩

金砂入五內

霧散若風雨

薰蒸達四肢

顏色悅澤好

髮白皆變黑

齒落生舊所

老翁復丁壯

耆嫗成奼女

改形免世厄

號之曰真人。

〔註譯〕子居北

北乃坎之正位

其數一。

午居南

南乃離之正位

其數二。

坎中有土曰戊

其數五。

離中有土曰己

其數十。

戊專坎之門

掌先天真一之氣。

己直離之戶

積後天至真之汞。

伏若求先天之氣

必通戊土而後得?。

若用後天之汞

必伏己止而後和之。

子午既歡而?

戊己既和而合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流戊就己

兼中得類

兩土相結

因名曰:圭

八石為坤。

乾坤為眾石之父母

非坤則不得兌之鋼紀消息

子午相呼吸

戊己相含育

鉛汞相交結

而為夫婦矣。

歸土者;戊己矣。

戊土能生兌中金

故為金之父。

流珠者;木汞也。

鉛水能資木中之汞

故流珠乃水之子。

鉛水以戊土為鬼

戊土鎮中宮

水不妄流於外。

朱雀者;離中之物

是為火精

心平氣和而脈停

可使調其勝負矣。

水剋火

火剋金

金剋木

四者俱消

其功歸於厚土。

厚土者;己土也。

三性者;戊金水也。

坎之門曰戊

坎之中爻曰兌金。

金生太乙之水

金既生也

戊又制之

是三性合會也。

木性即己土也

離中曰之戶

曰己。

戊金水三者

合木性之己

木乃徐徐而剋之

總變而為大丹

故曰本之性共宗祖。

巨勝者;胡麻也。

胡適麻醉若作飯

常食客之能延年

況還是丹是金水戊己煉成

為天地區間之至寶。

修行術士

伏而食之後

壽與日月星辰

同其長久。

伏者:伏先天之氣

食者;吞黍母之丹

後人誤作服字

是不知伏之妙也。

故先師云:伏?不服氣

服氣須伏?

服氣不長生

長生須伏?

只一伏字

逆用化機

土遊於四季。

四季者;辰戌丑未也。

土各有主日

每季月王十八日

謂之遊。

惟夏季火生土

土德勝王

金畏火

故入秋屬申月。

吉人以水土俱生申者

土因夏火而生

水到三垣而產水潮制火

土乃生金。

故入秋初

土德先王九日而生庚金

至戌正有九日而分王也。

守界定規矩者;東方有氐土

能守青龍之界。

西方有胃土

能規白虎之威

南有柳土

能力距離火之戶

北方有女土

能定期坎水之

門是使用制伏丹砂真金之氣

還入五內

其丹初至

氣散如霧

澤潤若雨

丹氣薰蒸

遍達四肢

神氣既全

顏色悅好

齒生髮黑

返老還童

改其枯萃之形

永免世間之厄

形神俱妙。

紫霞真人

此章言欲下午手煉丹

先知戊己二土。

然後;可採金水而成丹也。

周易參同契同類合體章十二胡粉投火中

色壞還為鉛

冰雪得溫湯

解釋成太玄

金以砂為主

稟和於水銀

變化由其真

終始自相因

欲作伏食仙

宜以同纇者

值禾當以穀

覆雞用其卵

以類輔自然

物成易陶冶

魚木豈為珠?蓬蒿不成檟

類從者相從

事乖不成寶

燕雀不生鳳

狐兔不乳馬

水流不炎上

火動不潤下

世間多學士

高妙負良材

邂逅不遭遇

耗火亡資財

據按依文說

妄以意為之

端緒無姻緣

度量失操守

擣冶羌石膽

雲母及礬磁

硫黃燒豫草

泥汞相煉冶

鼓下五石銅

以之為輔樞

雜性不同類

安肯合體居

千舉必萬敗

欲黠反成癡

稚年至白首

中道生狐疑

背道守迷路

薴出正在入邪蹊

管窺不廣見

難以揆方來。

〔註解〕胡粉;黑鉛煉就也。

得火;則還本性。

冰雪;寒冰結成也。

遇熱則歸本源

黃金入水源而變白

得火則回其赤。

世人因嗜慾而亂性

全性而可以長生。

何謂金以砂為主?何謂稟和於水銀?修行之人

明其造化

洞達陰陽

欲鍊金丹

先積離巳之朱砂

以和玉池之水銀

卻用坎中之水

以濟離中之火

水火既濟

金砂合形

變化由於同類之真

終始因雌雄為主。

所謂欲作伏食仙

宜以同類者

實為諦。

當如植禾必種穀

覆雞須用卵

欲作仙佛

不得同類。

雖入闤百處打坐千年

終落空亡者也。

不參同類

行諸旁門

或房中御女

或三峰採戰

此皆邪徑

猶認魚目為珠

蓬蒿為檟

豈知變化由其中真乎?燕雀飛禽也

不能生鳳。

狐兔走獸也

安能乳馬?皆非其類。

水之為化

不能炎上

火之為功

不能潤下

蓋以陰陽往來

必稟自然之道。

仙翁教人

以求明師

必參同類

必配陰陽

方可言丹。

我紫瓊翁初受到太虛真人入室語

首問參同契為明易耶

為行易人耶。

太虛曰:易

只陰陽兩件物事

能明

能行

方為聖人。

故易人曰:西南得朋

乃與類行。

契曰:類同者相從

是乖不成寶

先明之

後行之

聖人也。

豈謂後人或是負高妙良材

不求真師

依按古文

妄意度量

或是以韶之石膽煉金

或用辰之砂銀燒丹

擣冶五金

陶煉八石

以三黃為同類

淨赤銅為輔樞

其石與金

非我同類

安肯合我之氣

而居我之身乎!

昔九江張相煉丹服食

洞賓憫其好道心切

化一術士

訪而救之。

張自負

恃服丹已久

必可飛昇

略不加禮

洞賓頓去

但見座間有詩云;可惜九江張書

服藥失明神氣枯

不思還丹本無質

翻餌金石何太愚?後果雙目不見而終。

此輩背負良才

執滯不回

甘受盲師

誤將金石

指為同類

耗亡資財

服食燒煉

或至終身不悟

如彼等人

以管窺天。

豈知天地間

而有真仙聖師耶?世人?於慣常。

不自卑下博問

不肯援萃廣參

耳隘目低

鳥足聽觀

高遠之事耶

卻乃昂藏

稱大丈夫

是皆空負高妙之良材自滿耳。

周易參同契三聖前識章第十三若夫至聖

不過伏犧。

始畫八卦

效法天地。

文王帝之宗

結體演爻辭。

夫子庶聖雄

十翼以輔之

三君天所梃

迭興更御時

優劣有步驟

德不相殊

制作有所踵

推度審分殊

有形易忖量

無兆難慮謀

作事令可法

為世定此書

素無前識資

因師覺悟之

皓若褰帷帳

瞋目登高臺

火記六百篇

所趣等不殊

文字鄭重說

世人不熟慮

尋度其源流

幽明本共居

竊為賢者談

曷敢輕為書

若遂結舌瘖

絕道獲罪誅

寫情著竹帛

又恐泄天符

猶豫增歎息

俛仰綴斯愚

陶冶有法度

未可悉陳敷

略述其綱紀

枝條見扶疏。

〔註〕八章言前卻違黃老者

黃帝老君二大聖

至此詳明。

三聖人之立言垂訓

其尊崇前聖後聖之意

回視後之末學

總無所知

妄誕相高

開口謗毀者

其罪當何如哉?經曰:若夫至聖

不過伏羲。

伏羲亦作庖犧

亦作伏戲。

孔子翼曰:古者庖犧氏之

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取法地

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於是始畫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

文王結體演爻辭

示西南得朋之妙。

何謂十翼以輔之

易之書也。

伏羲畫卦

文王繇辭

周公爻辭

共為二篇曰:正經。

仲尼於是正經之後

翼以十篇曰上篆傳

下篆傳

大象傳

小象傳

繫辭傳

上繫辭傳

下文言傳

說卦傳

上中下十篇

是為十翼。

本釋易

乃不曰釋

而曰翼者

以輔易之道也。

聖人上祖下法

經自為經

翼自為翼。

欲使後之學者

知聖人不敢先於前聖

亦不紊亂正經

傳自商瞿

至於費孟梁丘。

費之言曰:篆辭所以解經

乃分二翼

於各卦之下

費之易行

聖經亂矣。

費真不明聖人不先不紊之意

若正經可紊

則仲尼蚤分而釋疑之矣。

費傳至鄭康成

鄭主費也。

鄭之言曰:文言傳者

所以釋乾坤二卦

乃移於乾坤上卦之後

至於王弼

王弼主費鄭

弼之言曰:象傳所以釋爻

乃移於各?躞膉妨寣A各添象曰

篆曰字數

百年間已三紊亂

既亂正經

又失翼傳

費直作俑

鄭王和之。

今之易

非周易

乃王弼之易也。

先賢欲復周易之翼多矣。

只如宋李?晁說之

歐陽修諸公

皆嘗校定周易

以為古易。

?曰:周易十二篇

始紊於費鄭

大亂於王弼

乃復校定名曰:古易。

板於州學

晁說之

再定古易

正經二篇

十翼十篇

巳亡說卦二篇。

歐陽修曰:秦火易之正經

以下筮存

是則十翼之書

散於人間

漢文帝廣求文字

十翼所存

惟篆象繫辭文言語耳。

後至漢宣帝時

河上女子掘?

得全書上之

內說卦中下二篇朽壞

不過可能復識

如是則十翼。

果亡二翼

後人以序卦

雜卦是十翼者

非也。

其辭膚淺

後之儒者

唯相附和。

獨程氏有卓然之見

其遺書曰:序卦非易之蘊

此不合道。

後橫渠以大匠一斧辯之

更非是。

惟程氏知亡二篇也。

朱震曰:獨乾一卦

是周易之本文

弼不敢紊。

朱熹曰:周易上下二篇

經則伏羲之畫

文王周公之辭

並孔子所作之傳十篇

凡十二篇

中間頗為諸儒所亂

今悉整而正之

定著為經二卷

傳十卷

以復孔子之舊。

自熹到今

已二百年

竟不復舊者

其有以夫。

易非十翼

則易之道何以明?言辭何以通?變動何以識?制器何以象?為道而不通言

辭則不得情性之感

為道而不知變動

則不得金水之化

為道而不工制器

則不得鼎爐之用

為道而不達吉凶

則不得逆順之理

翼曰:易有聖人之道

四焉者此也。

是以君子有為有行

必於恍惚杳冥之中

而逐知來源物

非天下之至經

其孰能與此。

仙翁謂十翼以輔之

斯言盡矣。

聖人之用?#92;

均沾後世。

但恐後學

無大福德

無大智慧

不足承當

千般蔽阻

無由見聞。

三聖迭興

制作推度

萬世師法

伏惟至道

天生聖哲

奚存自悟

必資師授

縱負聰明

謀慮肘度

如有所障。

若有仁賢

研心究竟

忽得師旨

心胸豁然

猶如室中

褰去帷帳

分明洞達

一似嗔目

上登高台

何所不見?人不求師

奚自覺悟

倘有所師

先以參同契一書辯之。

若句句能明

章章洞曉

方是真正。

茍有一句麼鑼含糊

便難信受。

若除此書

謂別有途

可成道者

此大狂人。

何以故?此書文王周公孔子祖述伏羲者也。

故仙翁曰:夫子庶聖雄

萬世之下

孰能超乎孔子彈也哉。

且黃帝陰符三百

老子道德五千

符合不差

惟明此道

是以老祖天師

葛?#92;浮丘

諸仙皆從此入

又如紫陽悟真篇

緣督子金丹難問等書

皆祖參同也。

參之佛典道經

俱契於此。

若有人曰;某師誰氏?又復師誰?其說如流

問其參同

多所不曉?此皆地獄種子

反謂至道不在文書

誑妄盲引。

孰知此書

參堪真實

方可下手。

況乎火記六百

時節爻符

密言妙語

從首至尾

鄭重而說

人不熟思

求其源流

以頤幽門共居之。

故此書為賢者談

曷肯輕述

果若結舌

道惡乎傳

盡露竹帛

又泄天符

猶豫增歎息者

猶乃獸名。

此獸性多疑

居山聞有聲

則豫上樹下

非一故

不能自決者

名之曰:猶豫。

仙翁自說趑趄

涉川喂?

自增咨歎

俛仰再三

綴譔斯文也。

然陶冶後來

有隱露法度

其口訣未紀

?見枝條耳。

金丹刀圭章第十四以金為隄防

水入乃優遊。

金數十有五

水數亦如之。

臨爐定銖兩

五分水有餘。

二者以為真

金重如本初。

其土遂不離

二者與之俱。

三物相含受

變化狀若神。

下有太陽氣

伏蒸須臾間。

先液而後凝

號曰黃輿焉。

歲月將欲訖

毀性傷壽年。

形體為灰土

狀若明窗塵。

擣治并合之

持入赤色門。

固塞其際會

務令致完堅。

炎火張于下

龍虎聲正勤。

始文使可修

終竟武乃成。

候視加謹密

審察調寒溫。

周旋十二節

節盡更須親。

氣索命將絕

體死亡魄魂。

色轉更為紫

赫然稱還丹。

粉提以一丸

刀圭最為神。

〔譯〕修煉大丹者

先以純金

修築城郭

周遭圍繞。

然後

再取真水於其中

始無滲漏。

故名:〔金隄〕

或言:〔城郭〕

皆此意也。

欲築金隄

要知四象五行

全藉土之理

則金自然可成。

會用五行真土

能成五行真金。

蓋土者

金母也。

既成五行真金

則能收藏五行真水。

蓋水者

金子也。

因此。

金三物

紐結成方寸之形

而嬰兒現象

於其間矣。

若能運用上昇

則金光滿室騰騰

若車輿之行

故號〔黃輿〕也。

但臨爐定

則金重不過五分

放水多些無妨。

木三火二俱不入

如人之魂神

本無自體

寓物而現。

修真之功

實煉水

金三物。

三物既結

就而成寶

則魂神與之俱妙矣。

水入金防

本是凝液

借太陽真火

在下之氣

伏蒸鍛鍊

變化成輿。

火力既周

神功既足

則千變萬化

鳳輦龍車

皆是物也。

煉至脫胎

則形體閃爍

如明窗日影

射塵之狀。

此乃魏君

欲顯露功成變化之象。

奈何世人不知

妄自猜測。

唯有真修實煉者

方能知之耳。

擣冶并合之

馳入赤色門…此言運用之功

動天地之橐籥

如擣而治之

直至南方赤門

方以固閉

而使水火既濟。

此功運用

晝夜不絕

先以文升

次以武降

周旋十二時

一日既終

更宜勉強。

至於氣已索

然命將垂絕

百脈歸根

萬竅歸寂

實非死也

絕後重甦

金光轉紫

狀如紫粉

一刀圭許

時時呈露

處處現前

變化不測

神妙不可思議矣。

水火情性章第十五推演五行數

較約而不繁。

舉水以激火

奄然滅光明。

日月相薄蝕

常在晦朔間。

水盛坎侵陽

火衰離晝昏。

陰陽相飲食

交感道自然。

名者以定情

字者緣性言。

金來歸性初

乃得稱還丹。

吾不敢虛說

仿效聖人文。

古記顯龍虎

黃帝美金華。

淮南鍊秋石

玉陽加黃芽。

賢者能持行

不肖毋與俱。

古今道由一

對談吐所謀。

學者加勉力

天地神明

不可度量。

利用安身

隱形而藏。

始于東北

箕斗之鄉。

旋而右轉

嘔輪吐萌。

潛潭見象

發散精光。

昂畢之上

震出為徵。

陽氣造端

初九潛龍。

陽以三立

陰以八通。

三日震動

八日兌行。

九二見龍

和平有明。

三五德就

乾體乃九三夕惕

虧折神符。

盛衰漸革

終還其初。

巽繼其統

固濟操持。

九四或躍

進退道危。

艮主進止

不得踰時。

二十三日

典守弦期。

九五飛龍

天位加嘉。

六五坤承

結括終始。

醞養眾子

世為類母。

上九亢龍

戰德于野

用九翩翩

為道規矩。

陽數已訖

訖則復起。

推情合性

轉而相與。

循環璇璣

升降上下。

周流六爻

難以察睹。

故無常位

為易宗祖。

留念深思惟。

至要言甚露

昭昭不我欺。

〔譯〕推演五行數

較為簡約

故不生煩。

舉例:水以激火

就是水剋火

火的光明

自然淹滅。

然而

日月即火水。

因此

日月相激薄

常在晦朔之間。

水盛坎侵陽

火衰離晝昏。

每遇到合朔

而不相傷

是為何呢?主要是天地陰陽交感相食

自有其定數

故無水剋火之害。

若能察其機

而盜用之

則宇宙在乎手

萬化生乎身。

雖是水火相剋

而合為夫婦

金木之間隔

而自然交通。

然而

天下莫不見

而莫能知也

悲乎﹗所謂〔還丹〕?還者以情言

丹者以性言

故其名字

稱為〔還丹〕。

金者

情也。

情來歸性初

是為魂魄相依

性情相合

故曰:金來歸性

乃得稱還丹。

吾魏伯陽

不敢虛說

仿傚聖人文

古記題〔龍虎〕。

例如:黃帝美金花

淮南鍊秋石

王陽加黃芽

就是如此應驗。

若是賢者

能以行持

不肖母與俱。

金為歸性初者

乃言〔金公本我所生

今使之復見其母

還歸本初

與奼女相合

結成嬰兒

故曰還丹。

〕紫陽詩曰:〔金公本是東家子

送在西鄰寄體生

認得喚來歸舍養

配將奼女結親情是也〕。

古今名稱雖不同

其實道一也。

〕因此

對談吐出面所謀

學者更加勉力。

天地間遍滿神明

難以測量。

利用安身

隱形而藏

始於東北

箕斗之鄉

旋而右轉

嘔輪吐明

潛潭見象

發散精光

昂畢之上

震出為徵。

乾卦陽氣

初九爻

潛龍勿用

陽三陰八

三日震動

八日兌行。

九二爻

見龍在田

和平有明

三五德就

乾體九三爻

夕惕厲

虧折神明

勝衰漸革

終還其初。

巽繼其統

固濟操持。

九四爻

或耀或淵

進退有據。

艮主進止

不得逾時。

二十三日

典守弦期

世為類母。

九五爻

飛龍在天

天位嘉加。

上九爻

亢龍有悔

戰德於野。

至於用九

群龍無首

用之則吉。

天龍翩翩

為道規矩。

陽數已訖

訖則復始

推情合性

轉而相與

循環璇璣

升降上下

周流六爻

難以察睹

故無常位

為易宗旨。

留下鍊丹法

乃深自思惟

秘已甚露

日月昭昭

不是自我欺之言陰陽精氣章第十六乾剛坤柔

配合相包。

陽稟陰受

雌雄相須。

須以造化

精氣乃舒。

坎離冠首

光曜垂敷。

玄冥難測

不可畫圖。

聖人揆度

參序元基。

四者混沌

徑入虛無。

六十卦周

張布為輿。

龍馬就駕

明君御時。

和則隨從

路平不邪。

邪道險阻

傾危國家。

〔譯〕乾卦剛陽

坤卦陰柔

二者配合

遞相包含

自然陽雄播施

陰雌含受

因孤陽不生

孤陰不育。

雄雌二者相須

精氣舒布

以成造化。

如人受胎

莫不以陰陽相交

為之造化。

故當以乾坤二卦為始…。

今冠首坎離者;乾坤為天地

坎離為日月。

天地定位

為先天體也。

日月交於其中

為後天用也。

靈性為先天

身體為後天

日月交合

如夫妻交孕

故為丹藥之用。

返本還元之法

冠以坎離為首要。

因為;大藥之用

全在坎離也。

故乾坤為鼎器

坎離為丹藥。

然而;坎離之用

即於乾坤二體之間

上下往來

飛潛不定

長養活潑

豈易畫圖哉?聖人欲揆度其妙

以告學者

惟觀六十卦之中

有陰有陽

玄冥莫測。

當明君統御時

以六十卦周

張布為輿

泰然無為

龍馬就駕

和則隨從

路平不邪。

茍不達此

妄行邪徑

則有顛覆之憂

傾危之咎也。

君子居室章第十七君子居其室

出其言善

則千里之外應之。

謂萬乘之主

處九重之室

發號出令

順陰陽節。

藏器俟時

勿違卦月。

屯以子申

蒙用寅戍。

餘六十卦

各自有日。

聊陳兩象

未能究悉。

立義設刑

當仁施德

逆之者凶

順之者吉。

按曆法令

至誠專密。

謹候日辰

審察消息。

纖芥不正

悔吝為賊。

二至改度

乖錯委曲。

隆冬大暑

盛夏霜雪。

二分縱橫

不應漏刻。

水旱相伐

風雨不節

蝗蟲湧沸

群異旁出。

天見其怪

山崩地裂。

孝子用心

感動皇極。

近出巳口

遠流殊域。

或以招禍

或以致福

或興太平

或造兵革。

四者之來

由乎胸臆。

動靜有常

奉其繩墨。

四時順宜

與氣相得。

剛柔斷矣

不相涉入。

五行守界

不妄盈縮。

易行周流

屈伸反覆。

〔譯〕修丹之士

一年居室不離

甚為艱難。

所動雖小

感應甚大。

如萬乘之主

深居九重

動止語默

關係天和。

如易經言︰君子居其室

應在千里

正可相比。

故當順其陰陽昇降

隨刑德之進止

如懷至寶

如護目睛

如養胎兒

如持滿器

待時之至

不可違於卦月。

屯卦自子時至申時

蒙卦則自寅時至戌時

其餘諸卦

各自有時。

因為;一日兩卦

一時一爻。

欲識陰陽

須知晝夜

須知黑白。

黑白既分

卦爻斯得。

易曰︰通乎晝夜之道

而知者此也。

聊陳屯蒙兩象

未能究悉者

不敢盡泄

火候天機。

若是煉丹之士

遇師得旨

依時下手

結就丹頭

須當按乎曆法

至誠專密

謹候日夜

審察消息。

遇陽則進

如當仁而施德。

遇陰而退

如立義而設刑。

順之則吉

逆之則凶。

如其間毫髮不正

必有悔吝

存乎其間

而為賊害。

如苗中之草菜

鏡中之塵垢。

且世間人鍊丹砂

猶恐水火差誤

況茲金液大丹乎﹗陰陽之始

從此出也。

然此二至

茍乖錯用

則天變隨之

如夏雪

冬雷

災變慘烈…。

故此二分

陰陽所交

不應漏刻

乖錯縱橫

則風雨不節

水旱為災

天崩地裂

不可勝言。

因此;運火煉丹

不可失時差誤

真胎損害

世界崩摧。

孝子比喻〔真胎〕

皇極比喻〔禍福〕

或致太平

或致兵革

或以招禍

或以致福

皆由運火之士

一心感召。

煉丹之法

與世法同理無殊。

然而

治世之感召

猶如影響。

何況是奪天地之造化

與天地合其德

同其運耶。

動靜有常

當動則動

時靜則靜。

如循繩墨

不可有差

四時之宜

何時運火?何時退符?何時武火?何時文火?何時烹煉?何時溫養?方能二氣相得

得剛不侵

得柔不退

或屈或伸?或反或覆?五行周流

各守疆界

方可無虞也。

晦朔合符章第十八晦朔之間

合符行中。

混沌鴻濛

牝牡相從。

滋液潤澤

施化流通。

天地神明

不可度量。

利用安身

隱形而藏。

始于東北

箕斗之鄉。

旋而右轉

嘔輪吐萌。

潛潭見象

發散精光。

昂畢之上

震出為徵。

陽氣造端

初九潛龍。

陽以三立

陰以八通。

三日震動

八日兌行。

九二見龍

和平有明。

三五德就

乾體乃成。

九三夕惕

虧折神符。

盛衰漸革

終還其初。

巽繼其統

固濟操持。

九四或躍

進退道危。

艮主進止

不得踰時。

二十三日

典守弦期。

九五飛龍

天位加嘉。

六五坤承

結括終始。

醞養眾子

世為類母。

上九亢龍

戰德于野

用九翩翩

為道規矩。

陽數已訖

訖則復起。

推情合性

轉而相與。

循環璇璣

升降上下。

周流六爻

難以察睹。

故無常位

為易宗祖。

〔譯〕至於晦朔之間

則當合符行中

如混沌鴻濛

難以窺測。

蓋牝牡相從

滋液潤澤

施化流通時

豈可用工乎?肇於天地神靈

不可度量

利用安身

隱形而藏

始於東北箕斗之鄉

嘔輪吐明

潛潭見象

發散精光

實不可思議也。

魏君以一月之間

月形圓缺

比喻卦象進退。

自初三日

為一陽生

初八日

為二陽生

十五日

為三陽全

而乾體就。

十六日

則一陰生

二十三日

則二陰生

三十日

則三陰全

而坤體成。

昂畢星座

在西方庚位。

如上卷所言

震庚見西方之意

餘備亦同。

述於前圖

魏君重復言之

欲使學者

深明體用也。

易經乾卦有六爻

初九

潛龍勿用。

九二

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

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

夕惕若

厲元咎。

九四

或躍或淵

元咎。

九五

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

至於坤卦六五爻位

黃裳

元吉。

魏君以乾坤卦爻之交替變化

如月之圓缺

亦喻煉丹之法要。

震卦是一陽生

兌卦是二陽生

乾卦是三陽全。

巽卦則一陰生

艮卦則二陰生

坤卦則三陰全

此乃結括終始

訖而復起之妙哉。

因此;一日之間

亦有火候周旋

如璣璇之運。

自子時升上

至午時降下

周歷六爻。

雖無形跡可觀

然默運造化

會之於心。

日日升降

亦如月月圓缺。

當於其時

靈藥精氣

隨日往來

升降上下

未曾停止

豈有常位乎?易經者

日月也。

所以大易之升降

與日月相同

故為宗祖。

金丹大道

實乃易經之秘

故易之宗主

豈虛言哉。

爻變功用章第十九朔旦為復

陽氣始通。

出入無疾

立表微剛。

黃鍾建子

兆乃滋彰。

播施柔暖

黎蒸得常。

臨爐施條

開路生光。

光耀漸進

日以益長。

丑之大呂

結正低昂。

仰以成泰

剛柔並隆。

陰陽交接

小往大來。

輻輳于寅

進而趨時。

漸歷大壯

俠列卯門。

榆莢墮落

還歸本根。

刑德相負

晝夜始分。

夬陰以退

陽升而前。

洗濯羽翮

振索宿塵。

乾健盛明

廣被四鄰。

陽終于巳

中而相干。

姤始紀序

履霜最先。

井底寒泉

午為蕤賓。

賓伏于陰

陰為主人。

遯世去位

收斂其精。

懷德俟時

棲遲昧冥。

否塞不通

萌者不生。

陰伸陽屈

毀傷姓名。

觀其權量

察仲秋情。

任畜微稚

老枯複榮。

薺麥萌蘗

因冒以生。

剝爛肢體

消減其形。

化氣既竭

亡失至神。

道窮則返

歸乎坤元。

恒順地理

承天布宣。

元幽遠渺

隔閡相連。

應度育種

陰陽之元。

廖廓恍惚

莫知其端。

先迷失軌

後為主君。

無平不陂

道之自然。

變易更盛

消息相因。

終坤始復

如循連環。

帝王乘御

千載長存。

〔譯〕朔旦為復

陽氣始通…半夜子時

火陽起緒

一陽來生

火候未動

眾陰群居。

如眾民無統

及乎火候既動

陽氣始通

播施和暖

蒸薰鼎器

光明既兆

則為萬物發生之主。

是時

修煉之士

便能默會

進火之機

以微剛為表

準出入往來

收放無疾。

從此以往

漸漸增修

以至純乾

鍛煉成寶。

大凡初功

尤宜謹慎。

古人前輩

有詩云曰:〔夜寒宜向火

護眾到天明〕。

如即播施

柔暖黎蒸

得常之義。

臨爐施條

開路正光…丑時進二陽火候

至是光耀漸進

自開玄路正光。

陽自下生

當就結其時

用功正低

待過此一爻

漸以放仰

以隨化機

故曰︰結正低昂。

仰以成泰

剛柔並隆…寅時進三陽火候

至是剛柔交分

陰陽各半

上水下火

是則精水上騰

神火下仰。

仰者欲升

騰者欲降。

陰陽交接

小往大來

造化輻湊於此。

漸歷大壯

俠列卯門…卯時進四陽

沐浴之火候。

其時晝夜

始分生殺相半

萬物逢春敷榮

而榆莢至是獨落。

蓋;榆莢應星星至曉

隱以金丹

與森羅萬象相參

而森羅萬象

故亦生於日月也。

夬陰以退

陽升而前…辰時進五陽火候

至是五陽上升

水源清澄

如禽出水

振洗羽翼

將欲奮飛

為沖天之舉矣。

乾健明威

廣被四鄰…巳時進六陽火候

至是則純乾體就

月圓水滿

光盛神盈

正而不偏

圓而不缺

光被四表

明偏十方。

垢始記緒

履霜最先…午時退陰符候

至是則陰為主

而陽為客。

茍不識主中賓

賓中主

則差之毫釐

為害不小。

勿以一陰方萌

未能為害。

奈何井底寒泉

而履霜堅冰至。

前輩所以切切

論主賓之分者

以此。

遯去世位

收斂其精…未時退二陰

符候也。

否塞不通

萌者不生…申時退三陰

符候也。

觀其權重

察仲秋情…酉時退四陰

沐浴候也。

薺麥應日

故至八月芽藥日魂

胎於酉也

木至是而胎藏

至是而沐浴

故酉為沐浴之候。

剝爛肢體

消滅其形…戌時退五陰

符候也。

道窮則返

歸乎坤元…亥時退六陰

符候也。

磁石吸鐵

陽燧取火

方諸取水

皆是元幽遠渺

隔礙相通之理

豈能測其端倪?修丹之功

始若迷昧

及乎火候既終

丹力自熟。

方知身為世尊

如帝王之乘御矣。

此丹道之微

豈外乎終坤

始復之機哉?故魏君

重復言之

可謂明盡矣。

邱處機(1148—1227年)

字啟發

道號長春子

留傳「龍門派」

譜系為:「道德通玄靜

真常守太清

一陽來復本

合教永圓明

至理宗誠信

崇高嗣法興

世景榮惟懋

希微衛自寧

唯修正仁義

超升雲會登

大妙中貢貴

聖體全用功

虛空乾坤秀

金木性相逢

山海龍虎交

蓮開現寶新

行滿丹書詔

月蘇祥光生

萬古續仙號

三界都是親。

」金山派雖淵源於龍門派岔枝

但其開派祖師則為明朝人謝樹嘉。

仙宗金山二十代宗譜玄至一無上

天仙妙理真

虛空扶寶座

萬世慧光存。

天如子(胡清如)輯全真七子及其教派譜系http://tw.myblog.yahoo.com/huchingju/article?mid=16245胡清如知識團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huchingju-0208/article/view?aid=24850高雄市苓雅區漢昌街84巷23號 電話:(07)761-2979行動:0929-569449胡清如(筆名胡大俠)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有哪些畢業歌

請大家提供一些畢業歌曲 越新的越好 舊的也OK但希望都要和畢業分離有相關喔!謝謝
張惠妹*永遠的畫面~就要離別 勇敢的流淚 而你的眼神超越了語言不說再見 我們卻了解 分開了不代表會改變誰需要誰 白雲和藍天 依偎才有美好的畫面大風一吹 離得並不遠 下次見面以前都記得那感覺芳草碧連天 固執的季節 寒冬一過還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謝芳草碧連天 永遠的畫面 當我想念閉上雙眼你在(我)心裡面離別以前 已開始想念 讓期待緊緊連結這一切走慢一點 不管有多遠 放不下就代表不會變Twins*瓶中沙~樹梢的枝椏  開滿鳳凰花  問你知道嗎  成長要代價  風雨在敲打  我放心不下 去年的嫩芽  又怎能無暇  親愛的朋友  與你共渡的年華  讓我的回憶很瀟灑 瓶中沙裝的話  我用筆寫下 海風颳竹籬笆  我們埋下它  瓶中沙寫的話  問你是否還牽掛 那張年輕熟悉的臉頰  留長的髮  逃離過的家  (記得多年後的下午茶  我們約好  要一起喝下)四季在變化  秋冬又春夏 問你知道嗎  年少在尷尬  說過的笑話  曾經吵的架  我們牢記它  友誼在長大 讓青春喧嘩  我們大聲的表達  將未來的地圖重畫  品冠*最想念的季節半開玩笑才打破沉默 無論如何可別太想我說不出口還是要說祝你順風啊 沒有關係 不必擔心我偶爾陽光偶爾雷陣雨 時光如浮雲散落如島嶼曾經我們奮不顧身捲向浪裡去 漩渦的記憶潮汐裡浮游我所有瘋狂所有悲傷只有你了解 最想念的季節 最初的那一天我愛說的夢你愛的歌靜止於完美 人生多麼善變啊 已無所謂不像想的那麼容易啊 是誰說的有捨才有得你陪我鬧 你陪我笑 陪我不說話 你陪我寫的歌 還有誰能感應我所有瘋狂所有悲傷只有你了解 最想念的季節 最初的那一天我愛說的夢你愛的歌苦澀而甘甜 隨我遠走高飛 緣起緣滅未知的世界慢慢向外傾斜 未來還要多久 還給我一個夢我有天空 自由灑脫 不管世界多麼大 也不怕 有層層雲霧我緩緩飄落海的那邊星光的草原 卻已找不到我流過的一滴淚我默默追尋昨天的我最遠到哪裡 明天不再有你我怎麼瘋狂怎麼悲傷沒有人了解 最想念的季節 最初的那一天我愛說的夢你愛的歌往事如雲煙 停在那一年 雨最大那一天最想念的季節 有人記得嗎范范*啟程~每一天 都有一些事情將會發生每段路 都有即將要來的旅程每顆心 都有值得期待的成分每個人 都有愛上另一個人的可能想愛就不能害怕會有傷痕沒有人完整 卻有人能信任 才找到永恆想到達明天 現在就要啟程 只有你能帶我走向未來的旅程想到達明天 現在就要啟程 你能讓我看見黑夜過去 天開始明亮的過程 可米小子*青春紀念冊全:給你我的心作紀念 這份愛 任何時刻你打開都新鮮有我陪伴 多苦都變成甜 睜開眼就看見永遠給我你的心作紀念 我的夢 有你的祝福才能夠完全風浪再大 我也會勇往直前 我們的愛 鑲在青春的紀念冊安鈞璨:去年夏天 數著貝殼和浪花的海邊王傳一:我們祈禱著明年的今天 還能夠保持這樣無憂笑臉安鈞璨:你是夏天 有海風吹過棕櫚的藍天曾少宗:讓我忘記了眼淚有多鹹張庭偉:你一出現就是晴天王傳一:還想聽你任性的說張庭偉:要帶我去環遊世界 就算整個世界都改變也不改變 為你勇敢的自己全:給你我的心作紀念 這份愛 任何時刻你打開都新鮮有我陪伴 多苦都變成甜 睜開眼就看見永遠給我你的心作紀念 我的夢 有你的祝福才能夠完全風浪再大 我也會勇往直前 我們的愛 鑲在青春的紀念冊安鈞璨:一年以後 我們踏上了各自的旅途申東靖:雖然經歷過不同的故事 仍記得海邊的約定張庭偉:還想聽你任性的說 要帶我去環遊世界曾少宗:就算整個世界都改變王傳一:也不改變 為你勇敢的自己Makiyo*還是要說再見還是要說再見 就算不情願 今天會因離別 更珍貴我從不懷疑 有一天再見面 聽你說你的夢想都實現你今天的眼睛 快讓我多看幾眼 在我寂寞的時候 能懷念可是別擔心我 勇敢向前 因為你的祝福 會陪在我身邊你發現的世界 我看得見 喔不必太多的行李 需要的只是信念 每個陌生的邀請 都感謝我不害怕說出 真的感覺 因為答應過你 永遠純真不變我走過的世界 你會看見 喔張善為*真夏的櫻花  笑一個吧 親愛的朋友阿 把悲傷留在昨天 鎖上  還記的那些 我們說過的夢想 你的笑臉 燦爛如花  總有一天你我會再見面阿 雖然要像這櫻花各奔天涯  歲月或許會改變你我的模樣 我的思念永不放假  明天的世界 等待我們擁抱它 在我心中 裝著你祝福的話  SAKURA SAKURA 灑滿青春的魔法  擦乾眼淚說聲再會 都是成長的代價  SAKURA SAKURA 昂首風雨中 有愛我最大  期待他日花開的季節裡 回家 參考資料 網路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請幫我解紫雲巖的籤詩,拜託幫幫忙~求!

麻煩懂的大大幫我解籤詩!謝謝~~辛巳 孔夫子過蕃逢小兒屬金利在秋天宜其西方花開今已結成果富貴榮華終到老君子小人相會合萬世清吉莫煩惱兩年前發生大車禍

我只能在家休養

現官司已解決

到紫雲巖還願

順求籤

希望菩薩能指引我該去從哪方面找工作

求到這籤詩

字面上看起來不錯

因為解籤詩的師父剛好在忙

他就在紙上寫了1.往北方2.與水有關的3.與土有關的

但是與水和土有關我卻看不懂!該怎麼做呢?我對這句~君子小人相會合~有疑問

該怎麼解釋呢?我是76年兔~~再麻煩各位大大!謝謝~~
花開今已結成果:屬於你的好運勢已經開分明了(花開今已)找工作很快會有結果出現(結成果){花開今已

文章標籤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2011年十二屬相的運程

2011年十二屬相的運程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憂花開

珍惜~

珍惜 檢視圖片最美麗的花朵

想必是在盛開的當時吧! 就像人生

最燦爛耀眼的時刻。

年輕

活力

財富

學識

該是擁有輝煌光彩令人欽羡的一切吧。

花會謝

人會老

天地萬物隨著自然定律

不停地往前邁進。

走過必留痕跡

過往的歲月時光醞育出當下的自己。

花兒謝了還是有再開的時候

人老了也能創造出人生第二個春天

沒有不香的花兒

沒有沒用的人材

天生萬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珍惜身邊所擁有的

當下的一切

才是最真實可靠的。

不管是情人還是朋友都要互相鼓勵喔!! 幸福是想起心上人而偷笑。

幸福是情人用體溫為你送暖。

幸福是生活簡單。

幸福是和心愛的人一起看星星。

每個人都需要幸福。

您幸福嗎? 孤單不是與生俱來的

而是由你愛上一個人的那一刻開始。

所以把握最美好的時機

讓所有的孤單都變成一個美好的回憶。

 當你看到篇文章時

我的心正在為你祈禱

祈禱你今日比昨天快樂

祈禱你今日心中充滿幸福

祈禱天使此刻就在你身邊

祈禱你的未來永遠無憂無綠

祝福你! 朋友就像一個個陪你乘搭巴士的人。

途中有人會上車

有人會下車。

雖然我不是那個從開始就和你一起搭巴士的

但我相信我會是那個陪你到達終點的。

 有一朵花叫幸福蒲公英

有一天

我懷著愉快的心情

將它吹出去

它帶著滿心的幸福和快樂飄到你眼前

希望從這一秒開始你也會幸福快樂唷~~!! 生命中有千萬人經過身邊

只有幾個人能介入心底

失去一個人很容易

要得到真心的人卻很難。

珍惜身邊的人

用心去體會

真誠去傾聽

幸福就在你身邊。

淡淡一點的友情很真

淡淡一點的戀情很醉

淡淡一點的問候很醇

淡淡一點的孤獨很美

淡淡一點的體貼很甜

淡淡一點的思念很深

淡淡一點的祝福最真。


qaz1014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